科学领域教案(精选21篇)

发布者:小老鹰爱小马 时间:2023-12-19 17:58

科学领域教案(精选2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领域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领域教案(精选21篇)

科学领域教案 1

【活动目标】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感受水的特性。

2、通过科学小实验,发展积极探索、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了解生活中的水资源,产生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愿望,增强环保意识和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2个金鱼缸(一缸有鱼、一缸米内有塑料彩球)一杯清水每组一份白糖、盐、油、大米。

2、人手一只塑料小筐,有洞小溶器、半玻璃杯清。

3、课件。

【活动过程】

1、师导入课题

(1)出示一杯清水,师:“瞧,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好朋友,它的秘密可多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2)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提问:小朋友看看这两个金鱼缸,一个缸内装水,一个缸内装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你是怎样知道的?提问:看看米里有什么?让我来摸摸米里有什么?师:“真奇怪米里有个塑料玩具,我们怎么没看见呢?”

教师小结:小朋友别着急,让我来告诉大家吧,水是无色透明的,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米不透明,所以就看不见里面的东西了,水除了这个秘密它还有好多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幼儿进行尝试

(1)盛水活动。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筐,请你们选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样?”让幼儿尝试后幼儿讨论。师:这说明水会流动。

(2)溶解实验。

师:“小朋友我们玩个游戏,桌上有糖、盐、,从中取几样东西一样一样的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中的颜色及物质在水中的变化,相互交流)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糖、盐、放入水中不见了,这几样被水溶解了。”提问: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味精、化肥、感冒冲剂、蜂蜜、染料、冰糖、奶粉、小苏打)

3、引导幼儿保护水。

师:“水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可我们的朋友却有困难了,这些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死了,也影响了我们人类的生活。

提问:那我们怎样保护水呢?师: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现在我们把刚才水杯中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万不能乱倒呀。

4、改造容器。

师:“小朋友你们真是个环保的好孩子,也是有爱心的宝宝,鸭妈妈遇到困难了,我们来看看它遇到了哪些困难。”

(播放课件)提问:“我们来一起帮助它们找找盛水的工具吧,我要把这些能盛水的工具给小鸭子送去,可是能盛水的只有这么几个,小鸭子却有那么多怎么办呢?(把不能盛水的改成能盛水的)

提问:“怎么改才能使它们能盛水呢?师:那你们堵上后试一试能不能盛水,你们都把不能盛水的'改造成能盛水的工具,那我们来帮助小鸭子浇浇花吧。”

5、师幼共同浇花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开始,我首先出示了小客人水宝宝。让幼儿去探索水宝宝的秘密,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在探索活动(一)中,我通过闻一闻,尝一尝,猜一猜,感知了水的特性之一,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探索活动(二)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让幼儿在盛水活动和溶解实验中,感知了水是流动的及有些东西在水里会被溶解,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在每个活动环节的时间把握上还比较欠缺,尤其是要把握好个体操作与集体分享交流的时间分配,幼儿的自由探索时间再适当长些。

科学领域教案 2

【活动设计】

有弹性的物品在我们的周围非常的普遍,孩子喜欢玩一些利用弹性的原理制作的小玩具,但是他们只是觉得这类玩具好玩并不知道它的一些科学原理,而作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适当地对其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操作等来理解物体的弹性。

【活动目标】

1、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大胆探索。

2、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难点: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1、刺猬球、羊角球、皮筋、丝袜每人1份。

2、乒乓球、夹子、橡皮泥、手链。

3、石头、海绵、毛衣、弹簧、弹力球、玻璃珠、气球、记录表每组1份。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初步感知弹性——请幼儿自选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弹性。

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东西玩一玩,可以压一压,拉一拉,去发现他们共同的秘密。

幼儿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分享:说说你玩了什么?你是怎样玩的?

归纳:像刺猬球,羊角球,丝袜,皮筋这些物品,我们一用力,它们有的会变大,有的会变长,还有的会凹进去一些,我们不用力了,它们又都回到原来的样子,这些物品都有弹性。

二、比较尝试,认识弹性物品和没有弹性的物品。

教师出示夹子,乒乓球,手链,橡皮泥,让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注意验证认识有弹性的和没有弹性的物体。

三、分组实验,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组东西,小朋友们看看,然后猜猜这些东西哪些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讨论说说并记录。

2、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卡。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X”。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自由表达操作中的发现并与预测的进行比较。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在我们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呢?(沙发、席梦思、床垫子……)在我们的活动室里,幼儿园里有哪些弹性物品?(蹦蹦床、皮球、羊角球……)在你们的身上有哪些弹性物品?(松紧裤带、袜子、皮筋、皮肤……)

五、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

本堂课气氛活跃,孩子兴趣很浓,达到了活动目标,但对于弹性的极限没有阐释清楚,以后备课需要思考的更全面一些。

科学领域教案 3

设计思路:

《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现实生活中转动的现象随处可见,如陀螺的转动、风车的转动、乐园中的旋转木马……这些现象在成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了,然而却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转动的奥秘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我选择了《快乐转转转》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去发现探索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学习掌握观察、操作、记录等科学方法,并获取有关转动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激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尝试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可转动的玩具用具,如不同样式的陀螺、伞、轮子、石磨、风车、竹蜻蜓等。

(2)绳子、筷子、小碗、牙签、橡皮泥、雪花片、木片、盖子、纸板、牛奶罐等。

(3)记录表、水彩笔、轻快的音乐。

(4)录有各种转动物品的录象。

2、知识准备: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记录会转动的东西并展示在交流区。

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探索,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1、幼儿自由操作可转动的物品,观察感知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玩许多好玩的东西, 玩时要注意观察,你玩什么东西,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幼儿操作探索,师观察并与幼儿交流。

2、交流与分享。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告诉小朋友。

师:你玩什么东西?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幼:我玩呼拉圈,我把呼拉圈套在腰上,扭扭腰,呼拉圈就转呀转,我还把它放在手上转呀转。

我坐在转椅上,转椅转呀转,我也转呀转。

我玩雨伞,我把雨伞打开,还让它转呀转,雨伞转起来很漂亮……

科学领域教案 4

设计意图:

1.现代教育模式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定向思维,没有自己的思想,为了使幼儿重返天真,重新找回好奇心。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培养5~6岁幼儿的的探究能力,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验证自己的猜测。

活动目标:

1.知道绳子会发出声音。

2.会运用观察比较与分析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探索。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重点难点:

难点:比较与分析法的运用

重点:幼儿自己探索使绳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事物的经历,会通过比较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

2.物质准备:若干个两孔的扣子和数条细且结实的绳子。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在活动结束创设小小音乐家的情景,激起幼儿对小乐器的探索,为活动延伸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一个乐器留下好奇。

操作法操作法是科学活动的基本方法,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幼儿的操作为主,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活动过程:

1.教师自制一个能使绳子发出声音的装置,请幼儿闭上眼睛,使绳子发出声音,并拆开装置,让幼儿看到教师手中的绳子和扣子,请幼儿睁开眼睛,猜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给幼儿一人发两颗扣子,一跟绳子,请幼儿使绳子发出声音。(幼儿自行探究)

3.成果展示:请幼儿展示出自己的组合,轮流用自己的绳子做乐器演奏并伴唱。

4.猜测自己的绳子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5.讨论你的乐器是绳子发出的声音还是扣子发出的声音。

结束部分:

一起唱什么乐器在歌唱,并用自己的小乐器伴奏。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制造一个不一样的乐器。

活动反思

绳子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东西,取材方便,玩起来花样可以不断翻新,对于大班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很适宜,通过对绳子不同用途的认识、探索,在有趣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绳子的多变性,并能将绳子的变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活动幼儿比较感兴趣,符合大班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玩耍、探索,获得了各种能力的发展,在和绳子的操作中感受到了玩绳的乐趣。在活动准备方面,不管是幼儿的知识准备,课前的操作材料准备,我觉得都挺充分的,特别是我为了这次活动还在网上搜集了许多有关绳子的图片,制作了两个PPT,分别是《各种各样的绳子》和《绳子的用途》,帮助幼儿认识几种最常见的绳子以及相应的用途。

科学领域教案 5

设计意图

空气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世间万物的蓬勃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在这一基础上,选取与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载体(即空气)展开课堂,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同时,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周围的环境空气变得越来越糟糕,呼吁幼儿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技能目标:发展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的特性。

难点:尝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活动准备

1.水槽、透明水杯若干个。

2.干净纸巾、手帕、水。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小小手,放膝盖。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游戏,请大家闭上嘴巴,用手捏住鼻子,放开,请小朋友说说刚刚做游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引出空气)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我们要呼吸,我们有呼吸才能维持生命。那我们吸进的是什么呢?引导小朋友说出空气。

师:那空气是怎样的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引导小朋友逐一发表意见。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展开

(1)教师演示

师:空气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下面老师变个小魔术来看看空气究竟神奇在哪里。

教师演示纸巾不会湿的实验。教师将纸巾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槽的水中。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现在帕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

取出杯子,请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纸巾没湿后,请小朋友再认真看一次实验,注意看泡泡。

教师演示纸巾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杯子倒扣压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取出杯子。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第一次纸巾没有湿,第二次纸巾又湿了呢?

(2)幼儿操作

分开两组,让幼儿带着疑问做实验,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知道第一次纸巾没有湿是因为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没有湿;而第二次是因为杯子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湿了。

(3)教师演示

把纸巾换成手帕,教师演示手帕不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手帕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槽的水中。

师:小朋友猜一猜手现在帕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

取出杯子,请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手帕没湿后,请小朋友再认真看一次实验,注意看泡泡。

教师演示手帕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杯子倒扣压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取出杯子。

(4)幼儿操作

同样分开,让幼儿操作把纸巾换成手帕的实验。

教师小结:杯子里的纸巾和手帕会湿跟材料无关,都是因为空气的关系,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

3.活动结束

教师请幼儿简单说明自己理解的空气是怎样的,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做实验的过程。

师:老师刚刚观察到有小朋友把杯子倒扣在水里后,把杯子移来移去到最后纸巾也没有湿,鼓励这位小朋友还发现空气另外的神奇之处。

师:(实验结束)大家看到空气的神奇的地方了吗?老师把实验的工具放在区域活动里,想做这个实验的小朋友可以取来做。

活动总结

结合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我对本节课总结如下:

1.幼儿求知欲望较强,积极性高。儿童对空气和探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整个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能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循序渐进地进行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

2.注重安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参与动手操作,教具采用塑料的,提高安全性。

3.老师在开展主题活动前的预知工作不够全面,教师未考虑到孩子们也喜欢玩水,场面控制不好,需要副班老师共同协助。

科学领域教案 6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使幼儿知道树木的多种用途。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树对人,对环境的主要作用。

3、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感情。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发动幼儿搜集关于树的多种用途的资料;录象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请幼儿自由讲述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树的用途的一些知识。

2、组织幼儿观看搜集到的一些图片,引导幼儿讨论树各部分的作用。

教师小结:树根可以吸收、储藏水分和养分,抓住泥土,使树干牢固;树根可以雕刻成工艺品,有的可以入药、治病。树干能为树叶输送养分;树干可以做家具、工具、造纸,有的树干还有奇特的'作用,如橡胶树的树干汁可以做胶鞋、轮胎。树叶可以给草食动物做食物,还可以遮阳、做书签、做肥料。果子可以吃,有的可以做肥皂、有的可以做药、有的可以做种子。

3、引导幼儿讨论森林与人类、动物及环境的关系。

(1)与动物的关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舒适的居住场所。

(2)与人类的关系:调节温度,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药材、食物。

(3)改善环境:防风固沙、防暑降温、减低风速、保持水土、净化污水、减少噪声等。

4、组织幼儿观看录象,进一步了解树木的作用。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领域教案 7

活动目标

1、初步发现有洞的水瓶与瓶盖的关系,探索洞洞的变化对瓶中水会有什么影响。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记录下实验猜想与结果,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发现有洞的水瓶与瓶盖的关系,探索洞洞的变化对瓶中水会有什么影响。

活动难点: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记录下实验猜想与结果,并进行分享。

活动准备

戳有一只洞洞的水瓶×8、戳有一高一低两只洞洞的水瓶×8、水桶×8、收纳筐×8、毛巾×8、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实验(实验激趣,初试记录)

导入:请看,这只瓶子和常见的水瓶有什么不同?

集体猜测:有洞的瓶子装满了水,会发生什么?盖上瓶盖,又会发生什么?

过渡:光猜还不够,要做实验验证猜想。

操作要求:

(1)两人一组在瓶子里装满水,手提瓶口进行观察。

(2)观察盖瓶盖和不盖瓶盖两种情况,将实验结果清晰记录在纸上。

提问:实验完成,结果和你们的猜想一样吗?你们有什么发现?

追问:哪一组记录一眼就能看明白?为什么?

小结:当瓶子上有洞时,盖上瓶盖不漏水,不盖瓶盖会漏水。大小适中、位置合适、线条流畅、页面整洁的记录方式,就能帮助你们清晰准确地记录下实验结果。

二、第二次实验(二次实验,花样记录)

过渡:看,这只瓶子和之前的瓶子有什么不同?(有上、下2个洞。)

集体猜测:2个洞的瓶子装满水,会发生什么?盖上瓶盖,又会发生什么?

操作要求同上

巡回指导:幼儿是否记录了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幼儿是否能与之前预测的现象进行比较。

提问:通过第二次实验,结果和你们的猜想一样吗?你们有什么发现?

追问:他们的出水情况一样吗?对于这样的发现哪一组的记录更清晰?

小结:不盖瓶盖,2个洞都漏水,上面洞的水漏得近,下面洞的水漏得远;盖上瓶盖,上面的洞不漏水,下面的洞漏水。

三、活动延伸(大胆猜测,无限可能)

第三种瓶子,你们看看不同之处在哪?(并排的`两个洞洞)盖上瓶盖和不盖瓶盖会是什么结果呢?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有三大亮点,即自主探索——在活动中教师只是引导及旁观者,幼儿有极大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在活动中教师只是帮助幼儿梳理总结,所有的发现都是通过实验产生;自主记录——在两次操作后,孩子们运用不同的方式将发现的"秘密"自主记录下来,丰富幼儿的记录方式。

本次活动目标度达成度为90%。整个活动通过实验引导幼儿发现洞洞与瓶盖的关系从而探索发现洞洞的变化对水会有什么影响;孩子们基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记录下实验猜想与结果,并进行表达。

一开始,我设计了三个实验,分别为探究如何让有洞的瓶子不漏水、两个上下位置的瓶子有没有瓶盖的出水情况及平行两只洞瓶子的出水情况,但在几次科学室活动与个别化中我发现让孩子们们自己发现盖上瓶盖水瓶就不会漏水较难,会让他们失去探究的兴趣,所以我将环节进行了调整,变为探索一个洞的瓶子与上下两洞的瓶子盖上瓶盖和不盖瓶盖是否会漏水,难度适中的实验会更好的激发幼儿兴趣。

科学领域教案 8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2、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2、 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让幼儿认识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条边,三个角,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这次活动我注重了幼儿的操作,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拼图,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也提高了幼儿对图形的认知能力。

活动准备:

1、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头饰若干,红领巾、三角形彩旗等

2、 用三角形拼成的热带鱼画面一幅、拟人的三角形图片、展台。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

1、教师利用展台出示拟人的.三角形娃娃,边出示边以拟人的口吻说:“我是三角形娃娃,我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都叫我带角的朋友,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2、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厚纸片,让幼儿数一数,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幼儿回答正确后,告诉他们:这是三角形纸片。并教幼儿学说几遍“三角形”

3、再出示红领巾、三角形彩旗,让幼儿数一数他们的边数、角数,并说出它们都是三角形的。

二、复习巩固

1、教师出示拼好的图,让幼儿进行观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

(1)、出示热带鱼图片,请幼儿观察它们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2)、请幼儿找出一个三角形,看一看、摸一摸,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特点。

2、游戏

“图形娃娃”找家。

(1)、教师讲述游戏的玩法:“游戏开始,幼儿戴头饰边听音乐边做动作。音乐一停,幼儿迅速跑进与头饰相同的图形内,每个图形内的幼儿互相检查是否走错,然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什么图形娃娃。然后交换头饰,游戏重新开始。

(2)、让幼儿做游戏。

3、让幼儿利用三角形自由拼图:启发幼儿拼出多种物

三、展评幼儿的作品,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分享作品。

科学领域教案 9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能知道大概时间。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皱纹纸、锡箔纸、卡纸、吹塑纸、牛皮纸、白板纸、宣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请幼儿猜想:把这些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结果?

2、幼儿操作实验。

幼儿可以选择在水盆里做实验、也可以自己找容器来做实验。

教师指导:

①指导幼儿将纸放在水里,耐心的观察一会数一数几秒钟后,纸会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较一下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③纸吸水后和没有吸水的纸有什么不同?

④观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还有哪些现象。

3、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擦桌子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科学领域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了解身高、体重的含义,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2、大胆的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难点:

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数学)白纸、笔人手一份;测量用的`木棍、绳子与保健老师联系,告知活动的意图,获得配合重点与难点

活动过程及指导策略:

(一)测量并记录身高、体重。

1、交流自己对身高和体重的已有认识。(丰富词语:身高、体重)带幼儿至保健室,测量身高、体重,幼儿记录,教师也记录。

(保健教师依次按次序给每个幼儿测量,大声报出幼儿的身高和体重,请幼儿自己记录在纸上。)检查记录结果,交流记录方法。

2、哪个数字表示身高?哪个数字表示体重?应该怎么记录?记录有错误的幼儿再次测量记录。

(引导幼儿辨认两位数和三位数,并区分左右进行记录,知道数字从左至右写。)

(二)小组成员相互比较身高与体重,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1、提出要求:比比小组里谁最高,谁最矮,谁最轻,谁最重。

2、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教师尽量为幼儿提供所需物品。

(三)交流整理比较的方法。

1、实物比较的方法:逐个站立比较高矮;相互抱抱感觉轻重等。

2、测量比较的方法:用绳子量身高,看谁的绳子最长等;称称体重,比比谁最重。

3、数字比较的方法:比较体重的数字(两位数),先从左边的数字比,如果一样,就比比右边的数字,哪个大就是哪个重;两个数字都不一样就用减法算一下等。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科学领域教案 11

【设计意图】

飞行是一门很奇妙的学问,它牵涉到力、气流、飞行器的构造等因素。在这次制作活动中,我们想通过纸、吸管等简单常见的材料,制作飞行器。看哪种飞行器能飞、飞得最远,并分析其原因。幼儿要想做出一个看似简单的飞机要经过多次的制作--试飞--推测--修改,这有助于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学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自然地习得科学方法。

【活动目标】

1、设计、制作吸管飞机,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影响飞机飞行的因素。

2、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玩纸飞机,体会纸飞机滑翔的感觉。

2、材料准备:吸管、大纸环(长18cm、宽2cm)、小纸环(长14cm,宽2cm)若干;剪刀、透明胶、双面胶、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飞机吗?飞机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讨论。

3.师:看来大家对飞机都有一些了解。今天,我就要请小朋友们自己做一架飞机。这里有吸管,大纸环、小纸环,用这些材料作一架什么样的飞机才能飞的很远呢,现在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吧!

二、制作与试验

1.幼儿尝试制作吸管飞机,教师了解幼儿制作情况。

2.幼儿试验飞机性能,并尝试找出问题,改进设计。

师指导:

①你的飞机是否能飞?飞得远吗?为什么?

②你的飞机怎样改进才会飞得更远呢?

3.教师制作飞机,并与幼儿的飞机进行对比试验。

师指导:

①为什么这架飞机飞得最远?

②你能用三个零件,制作一架飞得远的飞机吗?

4.幼儿制作、试验新飞机。

5.幼儿以图画的方式,记录制作方法、实验情况与实验结论。

三、展示、分享经验

1.幼儿展示飞机,分享实验结果。

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制作了什么样的飞机,它的飞行情况和你的发现。

2.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

师:这里有几架飞机都是用一根吸管和二个纸环制作的,它们会飞得一样远吗?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

请幼儿试验用一根吸管和二个纸环制作的各式飞机,了解纸环位置与飞机飞行速度的关系,并尝试分析原因。

科学领域教案 12

设计意图:

汽车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之一,特别是男孩子对汽车更是情有独钟。他们可以讲述出很多种类型以及作用。因此通过主题活动“交通工具博览会”,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内容。虽然准备的材料很多,但是幼儿能在这么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消防车、救护车、警车是执行特殊任务的车辆,并能说出它们的特殊标志和不同作用。

2、引导幼儿根据不同车辆发出的声音辨别是什么车,发展幼儿的判断能力

3.学会运用110、120、119三个特殊的号码。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的特征及作用。

难点:学会运用特种车的求救号码。

活动准备:

关于特种车的课件一份,每幼儿一套特种车与求救号码的图片,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车,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有很多的车,大家想不想玩一玩啊?(幼儿:想)

师:老师评价小朋友玩车的时候看一看你的车和其他小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自由玩车,教师个别指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车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

二、播放课件,认识特种车的特征及作用: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有什么车?(消防车、救护车、警车)警车:

1、这是什么车(警车)。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抓坏蛋)

2、警车的外形特征(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警车。

小结:警车是用于追踪和抓捕逃犯的车辆。没有固定车型,车牌有专门的标记。车头上面装有报警器。

3、拨打电话110有小偷必须立刻报警,该拨打什么电话呢?(110)(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110及警车行动。

小结:当你见到犯罪行为时,立即拨打110,公安人员执行任务,拉响警报,飞驰前进,其他车辆都要让路,以保证公安战士不失时机的逮捕罪犯。

救护车:

1、这是什么车?(救护车)。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救人)

2、救护车的外形特征(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救护车的'车身颜色、标志,车头和车门的特征及用途。

(1)为什么救护车上的灯会闪,还发出嘀嘟嘀嘟的声音?(因为救护车里的病人病得很严重,所有发出嘀嘟嘀嘟的声音让人家让开,这样救护车开得快让病人早点去医院看好病)

(2)你们知道救护车里面有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用?(因为救护车基本上救的都是生重病的人,所以车上要放一个床,让生病的人可以躺下来)小结:救护车是专门护送危急病人到医院的专用汽车。一般是白色或绿色,车身两旁和后面车门上都有红十字标志,车头或车顶上装有警钟或警报器。车门在车厢的后面,便于担架的进出。

3、急救电话120

师:有人需要马上送医院该拨打什么电话呢?(120)(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120及救护车救人。

小结:当有危急病人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救护车会立即出发,一路上响着警报,其他车辆都让路,以便让救护车尽把病人送到医院。

消防车:

1、这是什么车?(消防车)它有什么特殊本领?(救火)

2、消防车的外形特征(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消防车的车身颜色、车身配置及其作用。

(1)为什么消防车的身上涂上红色?(因为红色是很鲜艳的,人家很远就能看见消防车身上的颜色,别的车子就知道是消防车开过来了,赶快让开,让它开过去救火)。

(2)消防车在灭火的时候,水是从哪里来的?(消防车上面有一根管子,把马路上的消防栓门打开以后,水就会流动起来,就可以灭火了。)

(3)为什么消防车上有梯子,它有什么用处?(因为楼房太高,人爬上去很危险,用很长的梯子就可以灭火了)(小结:消防车是救火用的汽车。车身是红色的,车头上有一个警报器或警钟,车身是急用储水箱,两旁有吸水管和水带,车上有升降梯子和灭火器等救火用具。

3、火警电话119

师:当火灾发生时,该拨打什么电话叫消防车呢?(119)(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电话119及消防车救火小结:当发生火灾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消防队员立即驾驶消防车,一路发出“呜――”的警报声,沿途的行人和其他车辆一律让路,让它尽快赶到现场灭火,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三、游戏:

1、开什么车

师: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如果有人遇到了困难,小朋友愿意帮助他们吗?

(1)这里发生什么事了?(着火了)小朋友快想想办法,我们该叫辆什么车呢?消防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119)

(2)他怎么了?(生病了,受伤了)这可怎么办呢?该叫什么车呢?救护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120)

(3)这里发生什么事了?有小偷,坏蛋。怎么办呢?打什么电话,电话号码是多少?(110)

2、《出车》

幼儿找一辆自己喜欢的玩具车,在专用号码的指挥下随音乐依次开出活动室。

科学领域教案 13

活动目标:

1.感受硬板纸、餐巾纸、包装纸、皱纹纸等不同纸的质地,初步了解纸的种类和特性。

2.简要了解纸的制作过程,知道纸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3.有初步的环保节约意识,懂得要爱惜纸张和书本。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纸(如宣纸、皱纹纸、复印纸、餐巾纸、牛皮纸、瓦楞纸、白纸、电光纸等等)

2.各种纸制品(如纸杯、纸管、纸盒、纸盘、纸垫等等)

3.每人一个小水盆

4.多媒体视频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纸

师:小朋友,今天有好多纸宝宝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和它们一起玩吗?(愿意)现在我们一起将椅子底下的小箩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是些什么纸?(幼儿举手说)

二、探索纸的特性

1.师:这些纸,它们都一样吗?(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纸都有自己特别的小秘密,你想不想知道他们有什么秘密呀?请大家用各种办法玩一玩箩筐里的纸,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引导幼儿发现纸表面的颜色和光亮度不同及用手触摸纸的感觉不同,如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等。)

2.师:现在请你吹一吹这些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再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引导幼儿发现纸的厚薄与软硬)

3.师:现在请你撕一撕这些纸,它们撕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哪种纸容易撕破及撕纸过程中纸的变化。)

4.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纸遇到水会变的怎么样呢?仔细看好哦,数到10后将你的发现高诉大家,看谁观察的最仔细。(引导幼儿比比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哪些纸不容易吸水。)

5.小结:原来纸有这么多的种类,像这种软软的.、薄薄的纸叫宣纸;像这种白白的较滑实的纸叫复印纸;这种厚厚的硬硬的纸叫硬板纸;这种白白的摸上去有的毛的纸叫铅华纸,还有手工纸、牛皮纸、瓦楞纸、沙皮纸等等。

三、了解纸的用途

1.你知道这些不同的纸都有什么用吗?(幼儿举手说)

2.师:除了这些纸,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纸吗?他们又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见过的纸,并出示宣纸、牛皮纸、瓦楞纸、沙皮纸等供幼儿认识)

四、简要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1.看录像,介绍纸的发明者、造纸的过程。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有用的纸,那这些纸是谁发明的呢?又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呢,你们知道吗?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纸是谁发明的,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好不好?幼儿看录像

2.提问:纸是谁发明的?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是怎么做出来的?

3.纸可以做各种东西,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用纸做的东西吗?(幼儿举手说)

五、懂得要爱惜纸

师:我们在使用纸的时候要怎样做才是节约纸、爱惜纸呢?(幼儿举手说)

六、活动结束

科学领域教案 14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2、注意观察水的颜色变化,产生探索的欲望。

3、体验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区分辨认三颜色。

难点:知道三原色混合会变出其他的颜色。

活动准备

透明矿泉水瓶若干,红黄蓝可溶性颜料抹布色卡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导入活动

1、出示神秘盒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T:今天苏苏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魔法宝盒,请小朋友们猜一猜里面会有什么呢?现在请你们摸一摸,再猜猜看里面是什么?

T:现在让我们一起数123把宝贝请出来吧1—2—3

T: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宝宝有没有颜色?

2、小结:水宝宝现在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

二、进行魔术表演,初步感知水宝宝变颜色的秘密

1、教师进行魔术表演。

T:苏苏老师要进行变魔术了,你们想不想看?那可要看仔细喽!看看我们的水宝宝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第一遍边摇晃水瓶边念咒语水宝宝变变变,第二遍邀请幼儿一起念咒语,老师摇晃瓶身。)

2、出示魔术变出的一瓶红色的水,观察水的变化。

T:水宝宝的颜色有变化吗?现在是什么颜色?

3、出示剩下的水瓶,请2个幼儿上来变魔术,其他幼儿帮助念咒语。

T:他们的水宝宝变颜色了吗?他们的颜色一样吗?都变出了什么颜色?

4、分发水瓶,给班里每个幼儿尝试的机会。

5、教师打开瓶盖,让幼儿观察到瓶盖上剩余的颜料。

小结: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瓶盖里,请小朋友仔细看看盖子里有什么?这个魔法的`秘密就是盖子里有红色颜料,水宝宝就可以变出红色;盖子里有蓝色,水宝宝就可以变出蓝色;盖子里有黄色,水宝宝就可以变出黄色。

三、出示色卡,帮助幼儿明确辨认颜色。四交换瓶盖再次探索

T:老师手里的水宝宝现在是什么颜色?现在老师邀请小朋友手里的水宝宝来和我的水宝宝做好朋友,你们谁愿意啊?你们觉得这两个好朋友手牵手了会怎么样呢?现在请小朋友为你手里的水宝宝也找个好朋友吧。

四、幼儿操作

1、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回忆变魔术的过程,说出水宝宝发生的变化。

2、幼儿表演魔术给自己喜欢的客人老师并介绍水宝宝的颜色。

五、成果展示

请小朋友按颜色将益智区的插塑玩具送回家。六延伸活动

《找颜色》

活动总结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变魔术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变魔术过程中第一遍自己念咒语摇晃瓶身,幼儿注意力集中都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变化过程。第二遍教师邀请小朋友一起念咒语,小朋友参与其中,营造出很愉快的学习氛围,又再次调动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教师邀请2个小朋友上来表演分别变出黄色和蓝色的水宝宝,感知认识了黄色和蓝色,其他小朋友帮忙念咒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分发水瓶,给班里每个幼儿的尝试的机会,为幼儿提供感性经验,让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清晰的知道变魔术的过程。

3.教师运用明确的色卡帮助幼儿分辨颜色,巩固幼儿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4.邀请幼儿去给客人老师表演,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5.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

科学领域教案 15

【活动目标】

1、感知“软”和“硬”。

2、学习运用感官来探索各种玩具。

3、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准备布娃娃、塑料娃娃、海绵、棉花、石头、木块。

【活动过程】

一、猜猜说说。

1、出示布娃娃和塑料娃娃,请幼儿猜猜哪一个软,哪一个硬。

2、让幼儿轮流抱两个娃娃,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找出哪个是“软兄弟”,哪个是“硬兄弟”,看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3、教师介绍“软”和“硬”。

二、摸摸比比。

1、教师出示海绵、棉花、石头和木块等物品,鼓励幼儿用手触摸物品。

2、鼓励幼儿说说触摸的`感觉,引导幼儿进一步区分“软”和“硬”。

三、找找分分。

1、请幼儿分头在班级寻找“软”和“硬”的玩具。

2、鼓励幼儿将找回的玩具按照“软”和“硬”进行分类。

【活动延伸】

1、将石头、棉花、木头等软硬质地不同的物品投放到科学区,指导幼儿进行分类。

2、将石头、海绵、布料等物品投放到美工区,引导幼儿利用这些物品自由创作。

科学领域教案 16

设计意图:

爱吃是孩子的天性,而甜甜的糖果更是孩子特别喜欢的食物。因此,我结合主题活动《食物》设计了“糖果游戏”的数学活动。整个活动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匹配的能力,体验点数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对点数、匹配活动感兴趣。

2.幼儿学习点数方法,感知5以内的数量。

3.能按照指令做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点数的经验。

物质准备:

1、糖若干、糖罐一个。

2、盘子三个。

3、小袋、筐若干。

活动过程:

1.猜一猜,激发幼儿兴趣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你们猜盒子里是什么(先晃动盒子发出声音让幼儿随意猜,然后让幼儿摸一摸,猜一猜到底是什么)。

师:这个东西呀,甜甜的,宝宝们最爱吃了。(糖果)

(2)师:那我们就请他出来吧,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将糖果倒出放在盘子里)盘子里有多少糖果呀(有许多糖果)

(3)盘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糖果,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糖果幼儿自由述说,每说到一样就从盘子里挑出来展示给大家看。

小结:糖果有许多种,有软糖、硬糖,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糖。

2.分糖游戏

(1)师:我们来玩分糖游戏,一组的男孩子挑选三块软糖放到盘子里,女孩子挑选两块硬硬的糖放到盘子里。

二组的男孩挑选一块红色的`糖放到盘子里,二组的女孩挑选四块圆形的糖放到盘子里。

三组的男孩子挑选两块椭圆形的糖,放人盘子里,女孩选择四块绿色的糖放人盘子里。

(2)教师提醒幼儿听清楚要求,按数量拿糖,引导幼儿正确点数的方法,拿一个数一个。

小结:小朋友真棒,能够听清楚要求,按数量拿糖。

三、按照圆点数量装糖

1.装糖:盘子里有这么多的糖果,拿起来多不方便呀。那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拿起来方便点呢(袋子装)

2.老师准备了一些小袋子,这些小袋子上面可都有秘密哦。(老师示范:先数数袋子上有几个圆点,然后请大夹子帮忙往口袋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

3.现在请我们宝宝也拿着袋子去装糖果吧,先要看清楚袋子上有几个点点,再去装糖哦。记住要请你的大夹子帮忙。

4.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袋子里的秘密,你请了几颗糖果宝宝。

四、加深难度,对应数字送糖

1.送糖:糖果袋子要放人糖果盒中,这里有5个糖果盒,看看糖果盒子上面有什么啊(数字1一5),你手里糖果袋子的点点有几个,你就把它送到数字几的房子里。

如:糖果袋子的点点有5个,你就放人数字是5个糖果盒中。

请幼儿根据数量与相应的数字进行匹配。

五、品糖游戏:

师:孩子们和糖果游戏和开心,现在,请我们宝宝每人拿一颗糖果,尝尝看它是什么味道的吃过糖后要及时漱口或刷牙。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玩装糖、放糖果的游戏。

科学领域教案 17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冰是由水变来的。学习说:硬硬的、凉凉的、光滑的。

2、认识冰的特征,对冰的变化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资源准备:

1、教师熟悉多媒体课件,准备一块冰,制作好的冰花。

2、按小组准备空果冻盒(或让幼儿带来)、颜料水、彩色碎纸、棉线。

3、幼儿读本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察连线游戏。

1、师生谈话:今天的天气怎样,我们为什么要穿厚衣服呢?

2、教师点击多媒体第一页。

(1)师:小朋友,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呢,我们来玩连线游戏吧!

(2)师生一起讨论问题,玩连线游戏,点击尝试对不对,一起做出判断。

二、多媒体观察游戏。

1、教师点击多媒体第二页。

(1)师:小朋友,请你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

(2)师生一起讨论观察,说说是什么,冰的样子跟水有什么不同?

2、感受活动——冷冷的冰。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冰块,让幼儿来看看摸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2)引导幼儿用词语来描述:硬硬的、凉凉的、光滑的`。

3、教师点击多媒体第三页。

(1)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用冰块制作的冰灯吧!

(2)点击播放,师生一起欣赏美丽的冰灯,听画外音的介绍说明:

小朋友快来看啊,这美丽的冰灯你知道是用什么堆砌成的吗?对了,是冰雕艺术家用大大的冰块雕刻成的。

看看这匹高头大马,晶莹剔透,好像要跑起来了。

这是用冰块雕刻的房子,里面装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一闪一闪,你觉得好看吗?

现在小朋友知道了吧,冬天不仅有雪,还有冰灯可以让我们欣赏呢,有机会,让爸爸妈妈带我们去看美丽的冰灯吧!

三、观察实验活动。

1、欣赏冰花。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冰花请幼儿欣赏。

(2)请个别幼儿来描述冰花的样子——颜色、形状、摸上去的感觉。

2、教师点击多媒体第四页。

(1)师:冬天来了,我们一起来动手制作一个美丽的冰花吧!

(2)点击制作步骤(下一组)了解制作过程:

·先准备好各种果冻盒、线绳、颜料水、彩色碎纸。

·将颜料水倒入果冻盒里。

·上面撒一些彩色碎纸。

·将线绳的一端放入盒中,然后将果冻盒放入冰箱冷冻。

·看冰花做好啦,漂亮吗?

3、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示范如何制作冰花:

·将碎纸放入空果冻盒内。

·在盒中倒入颜料水,将棉线一头放入水中,一头留在盒外。

·将果冻盒放入冰箱内,如果是北方的冬天可直接放在户外结冻。

(2)教师将操作材料按小组分到幼儿手上,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巡回做个别指导。

(3)教师将幼儿制作好的冰花收在一起(盒子或盘子里)放到幼儿园的冰箱。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收好操作材料。

活动拓展延伸

1、可以利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小容器制作冰花。

2、将制作好的冰花拿入房间内或放在温暖的地方,观察"冰变水"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科学领域教案 18

目标:

1、学习根据自己和客观为中心,辨认左右,并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2、尝试用语言来表达左右以及它们的相对性。

准备:

幼儿用书《数学》p6,每人五颗五角星。

重点:

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左右。

难点:

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过程:

一、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左右。

1、找一找自己的右手、右脚、右耳、右腿……

(1)交代五角星的用处。取下一个贴在自己的右手手背上。

(2)教师检验每一位幼儿贴星情况。

(3)提问:右手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可以做哪些事?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我们自己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

2、听指令做动作。

教师随意说一个伸出右手,孩子们快速做出相应的动作。

3、找好朋友。

(1)教师隔一个摸孩子的头,摸到头的孩子坐到自己右边的小朋友身边,面对面坐好。

(2)教师一一验证。

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找右手。

师:请幼儿举起自己的右手,看一看你和好朋友的.右手在同一边吗?为什么?

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右手在同一边?

2、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我们的右腿、右眼……

三、幼儿操作。

1、幼儿翻到幼儿用书——数学p6《区分左右》。

2、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进一步巩固左右的方位。

科学领域教案 19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小动物的尾巴,了解尾巴的用途。

2.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操作卡

2.各种动物图片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实录:

(一)激趣导入(播放动物比尾巴的视频,轻松导入课堂)(5分钟)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所以大家喜欢)

2、播放动物比尾巴视频,让幼儿初步感知动物尾巴的形状。

3、刚刚小动物们在比什么?(比尾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尾巴(师板书课题:动物的尾巴)。

(二)展开学习动物尾巴的形状(10分钟)

认识松鼠的尾巴(课件出示松鼠的尾巴)

(1)这是什么?这是谁的尾巴?(松鼠的尾巴)

(2)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像一把伞

(3)松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当降落冬天可以当被子)方法同上依次认识猴子、鸡、兔子、孔雀的尾巴。

(3)问答游戏巩固动物的尾巴样子师:谁的尾巴长?生:猴子谁的尾巴短?兔子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松鼠谁的`尾巴弯?公鸡谁的尾巴最好看孔雀。

(4)小结: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的尾巴,他们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还有的弯,各有各的用处。

(三)拓展延伸,认识更多的动物尾巴(5分钟)过渡语:小朋友还想知道更多的小动物的尾巴像什么样子吗?有什么作用吗?

课件依次出示燕子、鱼、牛、小壁虎、袋鼠的尾巴,引导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和作用。

(四)操作巩固,连一连(8分钟)

1、教师出示课件,先示范

2、幼儿在卡纸上操作

(五)音乐声中结束课堂(2分钟)

活动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一开课创设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园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让幼儿调动各个感官,仔细观察,细心发现,大胆地说。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

科学领域教案 20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

2、初步感受蔬菜的多种多样。

重难点:

知道几种常见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

说出某些蔬菜的名字与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一个大篮子,幼儿每人准备一份常见的.蔬菜卡片,如:青菜、花菜、菠菜、辣椒、胡萝卜、土豆、黄瓜、番茄、南瓜、茄子等。

2、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哦,是一个篮子。你们知道我拿篮子带来干什么吗?小朋友,真聪明,我要去买菜。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二、观看PPT认识蔬菜的外形和颜色。

1、播放PPT,引导幼儿说出菜的名称及特征。

小朋友,你认识这是什么菜吗?谁能说说它是什么颜色?你们吃过吗?

2、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

认识这么多的菜,说说你自己喜欢的是哪种菜?你为什么喜欢它?

3、复习巩固已认识的蔬菜。

请幼儿按照老师所说的特征去选菜送进篮子里。

4、共同小结:小朋友真能干,帮老师选了这一篮子的蔬菜,你们还记得他们叫什么名字吗?

三、扩展关于蔬菜的经验。

你还见过哪些蔬菜?它们叫什么名字?都是什么样子的?

四、借助网络观看蔬菜图片。

刚刚我们说了那么多的蔬菜,现在我们一起(请你们)来看看其他(图片上)的蔬菜。(看看,有哪些是你认识的,又有哪些是你不认识的?)

五、蔬菜除了可以吃,还有其他用途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领域教案 21

活动目标

1、情愿跟着教师一起看看蔬菜,讲讲蔬菜的名称。

2、感受蔬菜娃娃得意的造型,增加对蔬菜的好感。

活动预备

1、蔬菜画我的妈妈

2、卷心菜、土豆、辣椒、芋艿、西红柿若干,放在一个大箩筐里;5个蔬菜标记贴在椅背上;小箩筐5个;

教学过程

一、蔬菜宝宝好

1、教师:今日来了很多蔬菜宝宝,看看是谁来了?

(1)出示卷心菜

这是谁呀?

引导孩子说说卷心菜的名称、颜龟、外形,并向卷心菜问好。

(2)出示土豆

这是谁呀?

引导孩子说说土豆的'名称、颜色、外形,并向土豆问好。

(3)出示辣椒、西红柿,方法同上。

2、教师:今日蔬菜宝宝要来跟我们做嬉戏,我们欢送它们吧!

二、蔬菜宝宝放这里

1、教师:蔬菜宝宝说它们挤在一起很不舒适,请小朋友帮帮助把它们分开放。

2、出示5种蔬菜的标记和小筐,引导幼儿按标记分放蔬菜。

3、幼儿将蔬菜按标记分放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有没有放错,并以蔬菜宝宝的口吻表示感谢。

三、蔬菜娃娃真得意

1、教师:蔬菜太得意了,我们要把这么多蔬菜变成一个得意的蔬菜娃娃吧。

2、教师和幼儿一起争论怎样将蔬菜变成蔬菜娃娃。

(1)蔬菜娃娃的头发可以用——卷心菜。

(2)蔬菜娃娃的脸可以——用连接的方法摆放。

(3)蔬菜娃娃的嘴巴红红的西红柿

(4)看看蔬菜娃娃还缺什么?

耳朵、鼻子土豆。

3、教师:蔬菜娃娃做好喽,蔬菜娃娃眯眯笑,蔬菜娃娃真得意。

四、观看蔬菜画我的妈妈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