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发愤苦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发布者:海月升时 时间:2022-11-16 19:24

《欧阳修发愤苦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欧阳修发愤苦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欧阳修发愤苦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欧阳修发愤苦学》又名《欧阳修苦读》。是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讲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散文家、词人欧阳修在"四岁而孤,家贫无资"的环境下,从小至大,"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的勤学故事。可见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惟读书是务"的精神也值得学习。所以要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所以警示后人要加强学习。

注:《欧阳修发愤苦学》为文言文启蒙读本,原文为《欧阳修苦读》请参考。

文言文启蒙读本原文

欧阳修发愤苦学

欧阳修四岁而孤,母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无书读之,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终成文坛巨匠。

作品注释

1.孤:幼年死去父亲

2.稍长:渐渐长大

3.就:前往

4.唯读书是务:只专心读书

5.巨匠:大师

6.或:有时

7.闾里:乡里

8.寝:睡觉

9.荻:芦苇类的植物

作品翻译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用芦苇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他诵读了许多古人的篇章,用来学作诗。他渐渐长大了,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到乡里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抄写。抄写完毕,就可以背诵这本书了。以至于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努力读书,终于成为了文坛的大师。

文言知识

士。“士”在古代是一个阶层,相当于今天的知识分子。旧时有“士、农、工、商”之说,意为社会上有四个阶层或四种职业,即读书做官的、务农的、务工的与经商的。上文“士人家”即读书人家。

启发与借鉴

成功的道路是艰难的,有志的人才能勇敢地去攀登,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了,才能获得最丰硕的收获。

典故启示

欧阳修在年幼时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惨的,但对于有志气的孩子来说却不见得是一个坏事。因为家境的窘迫会使孩子较早地品尝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从现实看,一些富足人家的子弟因为眼前吃不愁、穿不愁,倒是少了许多学习的动力,使将来有所成就缺少了思想和性格基础。欧阳修的成才,不仅仅是因为他只身的努力,还有他的母亲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人物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在滁州时,自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欧公一带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时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