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庄子《秋水》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庄子《秋水》文言文阅读和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庄子《秋水》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1
阅读文言文,完成4-9题(16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 ’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本文作者_________,战国时哲学家,_________家代表人物。(2分)
5、补上文中空白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解释加点的字(4分)
秋水时至( ) 不辩牛马( ) 以为莫己若( ) 始吾弗信(
7、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从本文蜕化出来的的两个成语 : , (2分)
9、这篇寓言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2分 庄子 道
5、2分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6、4分 按时 分辨 比得上 不
7、4分 (1)在这个时候,河神方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仰首慨叹道。 (2)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8、2分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9、 2分 这篇寓言,说明了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只有经过的别人的比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骄傲自大,就难免会贻笑大方。下述观点均可:人贵有自知之明 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 谦受益,满遭损 自大源于无知 知耻近乎勇 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
庄子《秋水》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2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庄于.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④。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⑤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路。④辞:谢绝。⑤奚:何,什么。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1)秋水时至( )
(2)河伯始旋其面目( )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
(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
2、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1)河伯始旋其面目(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B、(1)望洋向若而叹曰(2)若知具茨之山乎
C、(1)河伯欣然自喜 (2)曰:“然。”
D、(1)于是焉(2)是进亦忧,退亦忧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弋汉语。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按时(2)穷尽,尽(3)拜见,拜访(4)正好,恰好
2、D
3、(1)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或听到道理很多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2)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或治理天下,和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4、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害群之马。
共同点:他们都通过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他们都善于反思。)
5、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庄子《秋水》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3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属予作文以记之
B.闻道百/操蛇之神闻之
C.以为莫己若/皆若空游无所依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9.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秋天的雨水时常落下,众多山里的水都汇入河流。
B.望洋向若而叹曰--(河伯)看着一望无际的海洋,面对着海神若感叹道。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况且我曾经认为孔子的学识也不算多。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面前,那么,(改正错误的认识)就危险了。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河在秋天洪水暴涨时河面大增,站在河边,连对面的牛和马都看不清楚。
B.河伯本以为自己天下最为壮美,到了的北海面前,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C.河伯由自喜自满到自省自悟,这种知错就改的精神是本文所要给人们的启示。
D.文章以秋水为题,实则主要写河伯,通过河伯望河与望海的前后变化及感慨,点名文章的寓意。
11.对下面三部中国古典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外在特征明显,连平顶山花莲洞的妖魔银角大王都能对着影神图--指认:这骑着白马的是唐僧,这毛脸的是孙行者,这黑长的是沙和尚,这长嘴大耳的是猪八戒。
B.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水浒传》中阮小五、阮小七兄弟唱的这首山歌,形象反映了梁山起义者的反抗精神和忠君思想。
C.讲义气是中国古典名著中众多英雄好汉的重要性格特征。《三国演义》中的关羽降汉不降曹,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D.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首原着中的《临江仙》词如今成了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水浒传》的片头曲
阅读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笃于时也 (2)此其过江河之流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 (4)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①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②哀吾生之须臾
C.①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②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D.①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②于是余有叹焉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此予之所得也
C.戍卒叫,函谷举。 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4.将下列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2)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参考答案
1.(1)限制 (2)超过 (3)谋算,考虑 (4)通萃,聚集
2.C
3.B
4.(1)(如今)你从河岸流出,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
(2)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以为多)呢?
译文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像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稊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象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象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