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指瑕》文言文翻译

发布者:芝麻炒西瓜 时间:2024-12-7 02:51

《牧童指瑕》文言文翻译

上学期间,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牧童指瑕》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牧童指瑕》文言文翻译

《牧童指瑕》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斗牛图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之。

《牧童指瑕》注释:

戴嵩:唐朝著名画家,善画水牛。

宝:珍藏。

轴:装裱好的画轴。

尤:尤其。

拊掌:拍手。

搐(chù):收缩,此指“夹”。

掉(尾):摆动尾巴。

曝(pù):晒。

股:大腿。

当:应当。

然:认为是这样。

好:爱好,喜好。

轴:装祷好的画轴。

谬:荒谬(错误)。

乃:竟然(副词);却是(动词)。

百数(所宝以百数):几百件。

以(所宝以百数):作语助,起调节音节作用(其实没有“以“也通顺)。

也: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呢"。

信(信也):相信。

锦囊玉轴:以锦缎作袋,用白玉作轴

《牧童指瑕》译文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几百件。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尤其喜爱,用美玉做轴,用锦布做囊把它卷起来带在身边。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的是斗牛。牛在斗角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后腿中间,如今却画成牛摇摆着尾巴斗角,真是荒谬啊!”杜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纺织的事应该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果然是真的。

《牧童指瑕》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苏轼按排行位居第二(老大夭折),故曰“仲”,至于取字“和仲”,则是苏洵希望儿子性格和缓(苏轼性格比较急躁),后来父亲另给他取字子瞻,则与他的名“轼”更相关,且希望儿子高瞻远瞩),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美食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赏析

人物形象鲜明:

杜处士:爱好书画,珍藏众多,对戴嵩的《斗牛图》尤为珍爱。然而,他并不固执己见,能够虚心接受牧童的指正,展现出一种豁达和谦逊的态度。

牧童:虽然年纪不大,但观察细致入微,敢于指正名家的画作,展现出一种勇敢和智慧的形象。

情节紧凑生动:

故事围绕一幅《斗牛图》展开,通过牧童的指正和杜处士的认可,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情节紧凑,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寓意深刻:

故事通过牧童指正画作这一小事,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应该尊重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虚心向他人请教。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盲目崇拜名家,要敢于质疑和指正错误。

语言简洁明了:

文言文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通过寥寥数语,就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展现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教育意义:

故事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要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不断学习和进步。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