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停顿的常见技巧

发布者:求真痴者 时间:2024-11-26 06:36

文言文停顿的常见技巧

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停顿的常见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停顿的常见技巧

在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我让一个同学翻译课文中的句子武陵人捕鱼为业。他翻译为武陵这个地方的人都是以捕鱼为职业。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他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让他把这个句子读一下,原来他读成了武陵/人捕鱼/为业,是因为朗读时把停顿弄错了才那么翻译。看来要想正确地翻译文言文,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掌握好停顿很重要。

那么我们在读文言文时怎样才能掌握好停顿呢?

一般情况下停顿有两种:

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这种停顿由于有标点的标示,所以同学们都不会读错;

二是句中的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这种停顿则较难掌握,它往往是建立在对文言文理解的基础上的,停顿恰当了,又反过来能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如果停顿不当,理解文言文时就容易出错。

确定文言文句中停顿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如《核舟记》中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的盖,是一个发语词,表示原来的意思,我们在读时就应稍作停顿。

二是要根据句子的结构进行停顿。

(1)按照主语谓语宾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与宾语之间要作停顿。如《核舟记》中舟尾横卧一楫,句中的舟尾是主语,横卧是谓语,一楫是宾语。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停顿:舟尾/横卧/一楫。再如武陵人捕鱼为业一句中,武陵人是主语,所以要在武陵人后面停顿,句子的意思也就是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2)谓语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如《桃花源记》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其中,所闻是具言的补语,因此我们可作这样的停顿: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三是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句中的妻子在现代汉语中是双音节的词,表示一个意思丈夫的配偶,但在古汉语中却是两个单音词,一个指妻子,一个指孩子,所以我们在读时一定要分开读,否则会误解句意。

四是句中的省略成分处要作停顿。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为的后面省略了他们,所以在此处要作停顿。

五是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有所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核舟记》中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一句,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指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因此应读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六是转折连词而前应有停顿。如《大道之行也》中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句中的三个而表示的都是转折,因此,我们要在而之前停顿一下。

以上所述只是文言文停顿的一些常见技巧,要想正确地朗读文言文,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积累,掌握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从句子的意义单位入手掌握好停顿。

【扩展】

一、表示疑问

①何以?(凭什么?)

②何所?(所是什么?)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

⑤孰与?(与比,哪个更?)

⑥独耶?(难道吗?)

二、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②何为?(干什么呢?)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⑥安哉(乎)?(哪里呢?)

⑦不亦乎?(不是吗?)

⑧非欤?(不是吗?)

⑨宁耶?(哪里呢?)

(10)顾哉?(难道吗?)

(11)独哉?(难道吗?)

三、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③惟耳!(只罢了!)

④一何(多么啊!)

⑤亦哉!(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四、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

②得无(微)乎?(该不吧?))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④庶几欤?(或许吧?)

五、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③其?其?(是呢?还是呢?)

六,其它

否则:如果不就。

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

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

乃尔:竟然如此,这样。

然而:这样却;但是。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

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相率:竟相,一起。

向使:假使,如果。

之谓:说的就是――。

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