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柑者言》翻译及赏析
《卖柑者言》翻译及赏析
《卖柑者言》是一篇寓言体散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以形象、贴切的比喻,揭示了当时盗贼蜂起,官吏,法制败坏,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卖柑者言》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卖柑者言》
作者: 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⑴涉寒暑不⑵溃。出之⑶烨然,⑷玉质而金色。置于市,⑸贾十倍,人争⑹鬻之。
予⑺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⑻若⑼败絮。予怪而问之曰:“⑽若所市于人者,将以⑾实⑿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⒀炫外以⒁惑⒂愚瞽也?甚矣哉,⒃为⒄欺也!”
卖者笑曰:“吾⒅业是有年矣,吾⒆赖是以⒇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21)夫佩(22)虎符、坐(23)皋比者,(24)洸洸乎(25)干城之具也,果能授(26)孙、吴之略耶?(27)峨大冠、(28)拖长绅者,(29)昂昂乎庙堂之(30)器也,果能建(31)伊、皋之(32)业耶?盗(33)起而不知(34)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35)斁而不知理,(36)坐(37)糜(38)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39)醉醇醴而(40)饫肥鲜者,孰不(41)巍巍乎可畏,(42)赫赫乎可(43)象也?又何往而不(4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45)类(46)东方生(47)滑稽之流。岂其愤世(48)疾邪者耶?而(49)托于柑以讽耶?
【译文】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擅长贮藏柑橘,经过冬夏也不腐烂,拿出它们的时候还是光彩鲜明的样子,玉石一样的质地,金灿灿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卖),价格高出(普通柑橘)十倍,人们争相购买柑橘。
我买了一个,切开它,像有股烟直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得像破烂的棉絮。我对此感到奇怪,问他说:“你卖给别人的柑橘,是将要用来装满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灵、招待宾客的吗?还是要炫耀它的外表用来迷惑傻瓜和瞎子的吗?做这种欺骗的事,实在太过份了!”
卖柑橘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依靠这个用来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不曾有人说过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的要求吗?世上做欺骗的事的人不少,难道只有我一个吗?你没有好好的思考。
现在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将军坐席上的人,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将才,他们果真能通晓(有)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戴着高帽子,拖着长长带子的人,气宇轩昂的样子像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果真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业绩吗?偷盗四起却不懂得抵御,百姓困顿却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诈却不懂得禁止,法度败坏却不懂得治理,白白地浪费国家粮食却不懂得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骑着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谁不是高大的外表,令人敬畏,显赫过人,值得效仿?可是无论到哪里,又有谁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内里破败得像破絮呢?现在你看不到这些现象,却只看到我的柑橘!”
我(听了以后)默默地没有话用来回答。回来思考这卖柑人的话,(觉得他像)是像东方朔那样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难道他是对世间邪恶现象激愤痛恨之人吗?因而借托柑橘用来讽刺吗?
【注释】
(1)涉:经过,经历。
(2)溃:腐烂。
(3)烨(y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4)玉:像玉石一样。
(5)贾(jià):同“价”,价钱。
(6)鬻(yù):这里是买的意思。
(7)贸:买卖,这里是买的意思。
(8)若:像。
(9)败絮:破败的棉絮。
(10)若:你
(11)实:填满,装满。
(12)笾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用的两种器具。笾,竹制的食器。豆,木制、陶制或铜制的食器。
(13)炫(xuàn):同“炫”,炫耀,夸耀
(14)惑:迷惑,欺骗。
(15)愚瞽:愚蠢的人和瞎子。瞽(gǔ),瞎子。
(16)为:做。
(17)欺:欺骗人的事。
(18)业:以···为职业。
(19)赖:依赖,依靠。
(20)食(sì):同“饲”,这里有供养、养活的意思。
(21)夫:那些。
(22)虎符:虎形的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23)皋(gāo)比(pí):虎皮,指将军的坐席。比,通“皮”,毛皮。
(24)洸洸(guāngguāng):威武的样子。
(25)干城之具:捍卫国家的将才。干,盾牌,文中意为捍卫。干和城都用以防御。具,将才。
(26)孙、吴:指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和吴起。
(27)峨:高,这里名词作动词用,指高戴。
(28)拖长绅:拖着长长的腰带。绅,古代士大夫束在外衣上的带子。
(29)昂昂:器宇轩昂的样子。
(30)器:才能,本领,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31)伊、皋:指古代著名政治家伊尹和皋陶。
(32)业:功业。
(33)起:兴起。
(34)御:抵御。
(35)斁(dù):败坏。
(36)坐:白白地。
(37)糜:通“靡”,浪费。
(38)廪粟:国家发的俸米。
(39)醉:醉饮。
(40)饫(yù):饱食。
(41)巍巍:高大的样子。
(42)赫赫:显赫的样子。
(43)象:模仿。
(4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外表华美,内质破败。
(45)类:像。
(46)东方生:指东方朔。汉武帝时曾任太中大夫,性格诙谐,善于讽谏。
(47)滑稽(古书中读作gǔjī)之流:指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
(48)疾:愤恨。
(49)托:假托。
通假字
⒈贾:通“价”,价格。
2炫(xuàn):通“炫”,炫耀。
⒊食:通“饲”,这里有供养,养活的意思。
⒋比:通“皮”,这里指毛皮
5糜:通“靡”,浪费。
【中心思想】
本文是一篇寓言体散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以形象、贴切的比喻,揭示了当时盗贼蜂起,官吏,法制败坏,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有力地讽刺了那些冠冕堂皇、声威显赫的达官贵人们本质上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世盗名的人物,从而有利抨击了元末统治者及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还有社会当下的黑暗,抒发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情感。
【赏析】
辩才无碍之刘基《卖柑者言》
作者:无可奈何的事情。首先,没有人愿意来维持这个公平,其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没有人有这个能力,再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有这个能力,他也没有这个时间,把世上人一一称过。
所以就有了际遇这种说法。因为同做一件事,有人直上青云,有人苦痛挣扎,使人长叹却又无奈,只能归之于际遇。
而有人对这不公平是极看不开的。豁达二字易书难行。所以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墨子着《非攻上》。而刘基有《卖柑者言》。
庄子自然是文采非凡,只是就辩才而言,这两句话不够严密。所谓窃,指拿别人的东西。而“国”却不是属某人专有的东西。岂不闻群雄逐鹿中原,唯有能者得之。“国”本就是无主之物,大家公平竞争,怎么能说是窃呢?庄子的疏漏在于“钩”很明显是有主的东西,而“国”是否有主却是可探讨的,没有预先证实“国”是有主的,实在是门户洞开,让人一击即溃。庄子是怪才,便他的话却不是辩者口吻。
墨子所著《非攻》,是主张国与国之间派兵攻打是错误的。此文共分三部分来说明这个观点。与公平有关的是第一部分,即《非攻上》。
墨子下笔,比庄子要谨慎得多。只为了说明攻打敌国,杀百人,百重死罪这个观点,他就耗费了好大篇幅。
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开辩之前先退十里,墨子竟然退了百里!连杀无辜的人属不义,也要证实一番。为防被别人钻空子,他费时费力,做了个极长,极严密的连环锁。从“窃”“桃李”,到“攘人犬豕鸡豚”,到“取人牛马”,到“杀不辜人”,“扡其衣裘,取戈剑”,到“杀十人”,到“杀百人”,到“攻国”。这七样之间,环环相扣。采用的是步步紧逼的踏实辩法。只要你承认了A,就得承认B,然后是C、D……,一步步牵着你的鼻子,让你不知不觉就承认了他的观点。墨子这个方法,辩则辩矣,可惜没有才,不能令人拍案叫绝。
刘基的《卖柑者言》也与公平有关。这篇文章认为在朝做官的那些人,没什么真才干,只是欺世盗名,还得享厚禄,是不公平的。
这个观点极难辩明。大略来讲,要证实两点。一、在朝做官的人没有才干;二、让这些人做官是不公平的。其中又有两大难点。一、在朝做官的人很多,难以一一具数。二、如列举事实说明做官人没有才干,难免引起争论。同一件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有定论。
刘基却是山人自有妙计。未曾开辩,先来买柑。假如说庄子是一箭穿心,墨子是刀枪环列,刘基这里却是一片祥和地在买水果。这水果很妙,普通的“柑”在这时候早就坏了,而杭州的这一位“卖柑者”却有独家秘法,能使这柑放很长时间都不坏。他卖的柑“玉质而金色”,这叫金玉其外,可是剖开一看,“干若败絮”,这叫败絮其中。刘基当然要生气了,要是我也会生气,白那么好看,又不能吃,有什么用?刘基说,你把这“柑”卖给人,是让别人用它来拜祖先,款待宾客,还是用它的外表来骗傻瓜的?!你这不是在骗人吗?!
这一段,就是刘基挖的陷阱。你假如不知这是陷阱,自然会跟着刘基一起去骂“卖柑者”是骗子;就算知道这是陷阱,也没法去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说什么好话。通过这个“柑”,那些应该不赞同刘基观点的人,也不管情愿不情愿,都被他拉了过去。
猎物既已进来,第二段就收网!收网之前,还要摆摆姿态。卖者笑说,我卖这个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别人买了都合用,怎么就不称你的意。言下之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虽不光彩,可已是众人默认的,怎么刘基还这么不识时务?又以刘基的不识时务,冷嘲众人的太识时务。
接着是两句反问。“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这两句话真是尖酸刻薄到了极点!它把做官者分为武将、文臣两种,分别诘问。刘基是明代人,“孙、吴之略”和“伊、皋之业”经过那么多年的传颂,几成神话,谁能如此狂妄,把自己比做神话呢?可既没有“孙、吴、伊、皋”的能力,又怎么敢做“干城之具”、“庙堂之器”呢!《古文观止》在这里评道:“文臣、武将,何处可置面目?”只这两句话,就让文臣、武将,有苦说不出,有脸无处摆。这两句话说得极聪明,极占上风,只是不太厚道,怪不得孔子要说:“巧言令色者,鲜矣仁。”
后边又说,“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这里丝毫不给文臣、武将开口辩驳的机会,不管过程,只问结果。天下有盗吗?有。好,那就是盗起而不知御。民困?吏奸?法斁?有。那就是败絮其中了。“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这就是金玉其外。
于是,刘基作结:“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把这“柑”与“文臣、武将”牢牢捆在一起。“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最后还要冷冷问一句,这些国家大事你都不分辨,偏偏要来管我这小小的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大鸣不平之音。
同样是关于公平的观点,庄子恃才,墨子拘泥,刘基却进退俱有章法,寻出弱点,马上一剑刺去,得理绝不饶人,此为辩才。
《卖柑者言》的作者
刘基。刘基,字伯温,是元末明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明朝开国元勋。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在中国民间有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美誉。
《卖柑者言》的创作背景
与元末的社会状况紧密相关。元末政治黑暗,文官贪懦,武官虚威,官吏敛财、土地兼并之风盛行,法治混乱,民不聊生。刘基为官清廉,曾批评监察御史的失职,因而遭排斥,于是弃官回乡。他对官场和社会的丑恶现象有很深的了解和不满,满怀愤世嫉俗之心。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篇刺世奇文《卖柑者言》。文章以卖柑者的言论为切入点,通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橘,讽刺了那些冠冕堂皇、声威显赫的达官贵人们本质上都是欺世盗名之辈,有力地抨击了元末统治者及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