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李崇传》文言文翻译

发布者:章豆豆 时间:2024-9-14 22:41

《北史·李崇传》文言文翻译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史·李崇传》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史·李崇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李崇,字继长,顿丘人也。文成元皇后第二兄诞之子。袭爵陈留公、镇西大将军。高祖初,为大使巡察冀州。寻以本官行梁州刺史。时巴氏扰动,,诏崇以本 将军为荆州刺史,镇上洛,敕发陕、秦二州兵送崇至治。崇辞曰:“边人失和,本怨刺史,奉诏代之,自然易帖。但须一宣诏旨而已,不劳发兵自防,,使怀惧 也。”高祖从之。乃轻将数十骑驰到上洛,宣诏绥慰,当即怗然,寻勒边戍,掠得萧勣人者,悉令还之。南人感德,仍送荆州之口二百许人。两境交和,无复烽燧之警。在治四年,甚有称绩。

以本将军除兖州刺史。兖土旧多窃盗,崇乃村置一楼,楼置一鼓,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始闻者挝鼓一通,次复闻者以二为节,次后闻者以三为节, 各击数千槌。诸村闻鼓,皆守要路,是以盗发俄顷之间,声布百里之内。其中险要,悉有伏人,盗窃始发,便尔擒送。诸州置楼悬鼓,自崇始也。

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曰:“此易知耳。”令 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然后遣人告之曰:“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苟泰闻即号啕,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崇察知 之,乃以儿还泰,诘奉伯诈状。奉伯乃款引云:“先亡一子,故妄认之。”崇断狱精审,皆此类也。

五月,大霖雨十有三日,大水入寿春城,屋宇皆没,崇与兵泊于城上。水增未已,乃乘船附于女墙,城不没者二板而已。州府劝崇弃寿春,保北山。崇曰: “淮南万里,系于吾身。一旦动脚,百姓瓦解,扬州之地,恐非国物。昔者王尊慷慨,义感黄河;吾岂爱一躯,取愧千载?吾必死守此城,幸诸君勿言!”时州人裴 绚等受萧衍假豫州刺史,因乘大水,谋欲为乱,崇皆击灭之。是时非崇,则淮南不守矣。

崇深沉有谋略,宽厚善爱众。在州凡经十年,常养壮士数千人,寇贼侵边,所向摧破,号曰“ 卧虎”,贼甚惮之。萧衍恶其久在淮南,屡设反间,无所不至,世宗雅相委重,衍无以措其奸谋。

译文

李崇,字继长,是顿丘人。是文成元皇后二哥诞的儿子。继承爵位陈留公、镇西大将军。高祖初年,担任大使巡察冀州。随即用本官(陈留公)的身份代理 梁州刺史。当时巴氏蠢蠢欲动,下诏命令李崇用本将军(镇西大将军)的身份镇守上洛,命令陕、秦二州派兵护送李崇到治所。李崇推辞说:“边民失和,本是怨恨 刺史,臣奉诏代任,边民自然容易安定。只须宣读一下诏旨,不劳征调军队自卫,使人民心怀恐惧。”高祖听从了。于是李崇率领数十个骑兵轻装疾驰到上洛,宣读诏令慰问边民,巴氏当即安定。不久命令戍边的军队,凡是擒捉到萧勣一方的平民,全部送还。南人感激,也送还荆州的平民220来人。双方边境安和,不再有战争警报。在任四年,很有政绩。

用本将军身份出任兖州刺史。兖州一带过去盗贼很多,李崇便命令在每个村庄建一座楼,楼上悬挂一面鼓。盗贼出现的地方,立刻就猛烈击鼓,四面最先听到鼓声的 村庄击鼓一通,闻鼓声一通的村庄以二通鼓为一节,再后听到的村庄以三通鼓为一节,各击鼓数千槌。各村庄听到鼓声,都出动把守道路要口。因此盗贼发片顷刻之 间,鼓声传遍百里,其中险要的关口都有人埋伏。盗贼一出现,就将他们擒获。各州都建城楼悬大鼓,就是从李崇这里开始的。

起先,寿春县人苟泰有个三岁的小孩,遭遇强盗而丢失,很多年不知道下落。后来,在同县赵奉伯家里看见自己的小孩。苟泰就到官府告状,双方都说这是自 己的孩子,都有邻居作证,郡县的官吏无法断案。李崇说:“这容易知道。”让把两位父亲和这个孩子各安置在不同的地方,几十天里禁止他们见面。过了几十天, 然后派人分别对两位父亲说:“你的孩子遇到祸患,不久前已经死去了,现在解除禁令,可去奔丧致哀。”苟泰听了即刻号啕痛哭,悲不自禁;赵奉伯听后只叹了几 口气,毫无悲痛的意思。李崇仔细观察后,便把孩子还给苟泰,诘问赵奉伯为什么欺诈,赵奉伯招供,说自己的孩子早先死了,所以冒认了他。李崇判案精密确实, 都像这样。

五月,连绵不断的大雨下了十三天,洪水灌入城内,房舍全被淹没,李崇与兵士站在城头上。水位上涨,没有停止,他又乘船靠近城墙,城墙只剩下两块木板 那么宽的地方没有被淹没。州府官员都劝李崇放弃寿春城,到北山自保。李崇说:“淮南辽阔万里,安危系在我一人身上。我一旦离开这里,百姓顷刻四散逃去,扬 州这一方土地恐怕不再成为国土。昔日王尊慷慨抗洪,忠义感动黄河;我怎么敢吝惜自己的性命,而蒙羞千载呢?我一定死守在这里,希望诸君不再多说。”这时州 民裴绚等接受萧衍任命代理豫州刺史职位,凭借洪水,图谋叛乱,李崇都将他们打败、消灭。这个时候,如果不是李崇,淮南就不能保全。

李崇深沉有谋略,待人宽厚,善于统领部队。在扬州共经营十年,经常训练几千强壮士兵,寇贼侵扰边境,他率军迎战时所向披靡,号称“卧虎”,敌人非常畏惧。萧衍痛恨李崇长期镇守淮南,多次设反间计,手段用尽,但世宗非常信任李崇,萧衍无法施展他的奸计。

词句注释

1、顿丘人也:“顿丘”是地名,在今河南清丰西南。这里表明李崇是顿丘这个地方的人。

2、孝文初:“孝文”指北魏孝文帝,“初”是开始、初期的意思。这句话说的是在北魏孝文帝执政的初期。

3、为荆州刺史:“为”在这里是担任的意思,“荆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刺史”是官职名,负责管理地方的政务和军事等事务。即李崇担任荆州的刺史这一官职。

4、镇上洛:“镇”有镇守、驻守的意思,“上洛”是地名,在今陕西商洛。李崇驻守在上洛这个地方。

5、敕发秦、陕二州兵送崇:“敕”指皇帝的命令,“发”是派遣的意思,“秦、陕二州”是地方名称,这里说皇帝下令派遣秦州、陕州这两个地方的士兵护送李崇。

6、崇辞曰:“辞”是推辞、拒绝的意思。李崇拒绝了皇帝派遣士兵护送的安排,并说了后面的一番话。

7、边人失和:“边人”指边境地区的人民,“失和”是失去和睦、不和睦的意思。边境地区的人民之间关系不和睦。

8、本怨刺史:“本”是本来、原本的意思。边境人民原本就对之前的刺史有所怨恨。

9、奉诏代之:“奉诏”是接受皇帝的诏令,“代之”是代替之前的人。李崇接受皇帝的诏令来代替之前的刺史。

10、但须一宣诏旨而已:“但”是只、仅仅的意思,“宣”是宣布、宣读,“诏旨”即皇帝的旨意。只需要宣读一下皇帝的旨意就可以了。

11、帖然:安定、顺从的样子。这里指当地的人民听到李崇的宣诏后就安定下来了。

12、除兖州刺史:“除”在古代有授予官职、任命的意思。李崇被任命为兖州刺史。

13、劫盗:抢劫的盗贼。说明兖州这个地方以前有很多抢劫的盗贼。

14、村置一楼:“村”指村庄,在每个村庄设置一座楼。

15、盗发之处:盗贼出现的地方。

16、双槌乱击:用两只鼓槌猛烈地击鼓。

17、诸村闻鼓皆守要路:“诸村”是各个村庄,“要路”指重要的道路、关键的路口。各个村庄听到鼓声后都去把守重要的道路和路口。

18、车驾南讨汉阳:“车驾”代指皇帝,“南讨”是向南征讨,“汉阳”是地名。皇帝向南征讨汉阳。

19、使持节、都督陇右诸军事:“使持节”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权力象征,表示拥有一定的权力可以代表皇帝行事;“都督”是管理、统领的意思,“陇右”是地区名,在今甘肃陇山以西。李崇被任命为拥有使持节权力、统领陇右地区军事事务的官员。

20、槎山分进:“槎”有砍伐、分开的意思,这里指李崇率军分开山路,分路前进。

21、表里袭:“表”和“里”指的是外部和内部,这里是说从敌人的外部和内部同时进行袭击。

22、僭称大号:“僭”是超越本分、越位的意思,“称”是称呼、称作,“大号”指的是称王的称号。指东荆州蛮人樊安超越自己的身份,自称王号。

23、镇南将军、都督征蛮诸军事:“镇南将军”是官职名,“都督征蛮诸军事”指统领征讨蛮族相关的军事事务。李崇被任命为镇南将军,负责统领征讨蛮族的军事行动。

24、大霖雨:“霖雨”指连绵不断的大雨,“大霖雨”即下了很大的连绵不断的雨。

25、女墙:城墙上方内外两侧所筑的小墙,也叫垛墙。这里指李崇乘船靠近城墙的女墙。

26、黜陟能否:“黜陟”指官吏的降免或升迁,“能否”指有没有才能。考察官员是否有才能,决定他们的升降。

27、雅相委重:“雅”是向来、一直的意思,“委重”是委托重任、信任的意思。一直非常信任并委以重任。

28、无所不至:指用尽各种方法,没有达不到的地方。这里说梁武帝用尽各种反间计。

29、守死此城:“守死”指坚守到死,即李崇表示要坚守这座城池直到死去。

30、贼甚惮之:“惮”是害怕、畏惧的意思。盗贼非常害怕李崇。

具体内容

《北史·李崇传》主要记载了北魏官员李崇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的政治才能、军事谋略以及断案智慧等,以下是其具体内容:

1. 赴任荆州刺史:

李崇初任荆州刺史时,前往上洛赴任,他拒绝了朝廷派遣秦、陕二州兵护送的安排,认为边地之人失和是因为刺史治理不当,自己奉诏前去代理,只需宣读圣旨即可,不必兴师动众,以免使人恐惧。他仅带数十骑轻装驰到上洛,宣诏绥慰,当地很快就安定下来。

对于边戍掠得的齐人,他下令全部放还,南人感其恩德,送回荆州的二百多口北魏人,两国边境因此和睦,不再有烽烟警报。李崇在荆州四年,政绩显著。

2. 治理兖州盗贼:

李崇任兖州刺史时,鉴于当地盗贼众多,他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在每个村庄设置一座楼,楼上悬挂一面鼓。一旦有盗贼出现,就猛烈击鼓,最先听到鼓声的村庄击鼓一通,之后听到的村庄依次以二通鼓、三通鼓为节,各击鼓数千槌。各村庄听到鼓声后,都出动把守道路要口。

这种方法使得盗贼一出现,很快就能被擒获。各州设置城楼悬鼓的做法,就是从李崇开始的。

3. 征讨叛军:

氐族杨灵珍派兄弟杨婆罗与儿子杨双领步骑万余,攻破武兴,与南齐结盟。李崇奉命讨伐,他率军披荆斩棘,分路前进,出其不意地对敌军进行表里夹击。氐人纷纷离开杨灵珍逃散,杨灵珍的人马顿时减少大半。

杨灵珍又派从弟率五千人屯龙门,自己率精勇一万据鹫硖,并在龙门以北数十里的地方砍伐树木,堵塞道路,以抗拒官兵。李崇命统军慕容拒率众五千,从其他道路夜袭龙门,将其攻破,自己则亲自进攻杨灵珍,杨灵珍连战连败,妻子也被俘获。

4. 平叛东荆州蛮人:东荆州蛮人樊安在龙山聚众反叛,自称王号,梁武帝派兵接应。魏军进攻失利后,李崇被任命为镇南将军、都督征蛮诸军事,率领步骑进讨。他派将士们进攻敌人的营垒,连连告捷,最终活捉樊安。

5. 坚守寿春:

五月,寿春连下十三天大雨,洪水灌入城内,房舍全被淹没,李崇与兵士漂泊在城头上。水势继续上涨,他乘船靠近城墙,城墙只剩下两块木板那么宽的地方没有被淹没。

州府官员都劝李崇放弃寿春,到北山自保,但李崇表示自己蒙受国家厚恩,守卫淮南,不能轻易离开,否则百姓会四散逃去,扬州之地恐不再为国家所有。同时,他还击败了趁大水阴谋叛乱的州人裴绚等。

6. 个人特点:

李崇深沉有谋略,宽厚善于统领众人。在扬州经营十年,他经常训练数千强壮士兵,寇贼侵扰边境时,他率军迎战所向披靡,号称“卧虎”,敌人非常畏惧。南梁皇帝萧衍痛恨李崇长期镇守淮南,多次设反间计,但北魏世宗非常信任李崇,萧衍无法得逞。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