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文言文翻译
《三国志》文言文翻译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志》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国志》文言文翻译 1
原文: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翻译: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郡时,正碰上刘备在里集合兵马,关羽与张飞替他抵御侵侮。刘备任平原相时,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刘备与他们两人同床共寝,亲如兄弟。在人多广众的场合,他们两人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避艰险。刘备刺杀徐州刺史车胄后,得到徐州让关羽执行太守之事,自己又回到了沛县。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让张辽和关羽作先锋迎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了颜良的旗帜和车盖,便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割下颜良首级回到营中,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曹操当即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我终将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
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过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每当阴雨天气,左臂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上有毒,毒素深入到了骨头里面,应当割开手臂到受伤处,刮去骨头上的余毒,然后这种病痛才能消除。”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开刀。当时关羽正好请了将领们宴饮,手臂上的血往下流,滴满了一盘子,而关羽却切肉饮酒,谈笑自若。
《三国志》文言文翻译 2
原文:
袁术字公路,绍之从弟也。以侠气闻。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董卓之将废帝,以术为后将军;术亦畏卓之祸,出奔南阳。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术得据其郡。南阳户口数百万,而术奢淫肆欲,征敛无度,百姓苦之。既与绍有隙,又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瓒;绍与瓒不和而南连刘表。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引军入陈留。太祖与绍合击,大破术军。术以馀从奔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领其州。以张勋、桥蕤等为大将军。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
时沛相下邳陈珪,故太尉球弟子也。术与珪俱公族子孙,少共交游,书与珪曰:“昔秦失其政,天下群雄争而取之,兼智勇者卒受其归。今世事纷扰,复有瓦解之势矣,诚英乂①有为之时也。与足下旧交,岂肯左右之乎?若集大事,子实为吾心膂。”珪中子应时在下邳,术并胁质应,图必致珪。珪答书曰:“昔秦末世,肆暴恣情,虐流天下,毒被生民,下不堪命,故遂土崩。今虽季世,未有亡秦苛暴之乱也。曹将军神武应期,兴复典刑,将拨平凶慝②,清定海内,信有征矣。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吾备旧知,故陈至情,虽逆于耳,骨肉之惠也。欲吾营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
兴平二年冬,天子败于曹阳。术会群下谓曰:“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众莫敢对。主簿阎象进曰:“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术嘿然不悦。用河内张炯之符命,遂僭号。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术前为吕布所破,后为太祖所败,奔其部曲雷薄、陈兰于灊山,复为所拒,忧惧不知所出。将归帝号于绍,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译文: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堂弟。他以豪爽重义气闻名。被推举为孝廉,授官郎中,历任宫内宫外的官职,后来担任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董卓打算废黜少帝时,任命袁术为后将军。袁术畏惧董卓祸及自己,便逃奔到南阳。正值长沙太守孙坚杀死了南阳太守张咨,袁术得以占据南阳郡。南阳有几百万人,而袁术奢侈荒淫,放纵自己的贪欲,征收聚敛钱粮不加节制,百姓深受其苦。不久又与袁绍产生矛盾,又同刘表不和而同北边的公孙瓒联合;袁绍同公孙瓒不和而同南边的刘表联合。兄弟俩离心离德,像这样舍近交远。袁术带领军队进入陈留,曹操和袁绍联合进攻,把袁术的军队打得大败。袁术带领余众逃奔九江,杀了扬州刺史陈温,占领扬州,任命张勋、桥蕤等人为大将军。李傕进入长安,想结好袁术作为自己的外援,任命袁术为左将军,封爵阳翟侯。
当时的沛相,下邳人陈珪,是已故太尉陈球弟弟之子,袁术和陈珪都是公卿世族的子孙,年轻时就有交往,袁术写信给陈珪说:“当初秦朝政治混乱,天下的英雄们争相夺取,兼有智勇的人最终取得天下。现在政局混乱,天下又有瓦解的趋势,已经到英雄人物有所作为的时候。我和您是老朋友,难道您不肯帮助我吗?如果我要干成大事,您的确是我亲信得力的人。”陈珪的二儿子陈应当时正在下邳,袁术胁迫陈应做人质,想着一定要陈珪投靠自己。陈珪回信答复说:“过去秦朝末世,皇帝肆意残暴,为所欲为,虐政遍布天下,老百姓遭受痛苦,不堪忍受,所以才土崩瓦解。现在虽然是衰败时期,但没有秦朝苛政暴虐所引起的动乱。曹将军英明神武、顺应时运,正在恢复国家的法度,将要扫除凶残邪恶的人,使天下清平安定,的确是有预兆可以证明的。我以为您会与曹将军齐心协力,辅佐汉室,可是您却暗地里图谋不轨,自己去招致灾祸,岂不让人痛心!如果您迷途知返,还可以免祸。我暂且还在您的老朋友中充数,所以表露最真挚的情意,虽然听起来不顺耳,但这是至亲的人才能给您的忠告。可是要我谋求私利而依附您,我是宁死也不会如此的。”
兴平二年冬天,献帝在曹阳被打败。袁术召集部下对他们说:“如今刘氏微弱,天下动荡不安,我家四代都是公卿宰辅,百姓归心,我想顺应天命民心(称帝),各位的意见怎么样?”大家谁也不敢回答,主簿阎象进言说:“以前周室从后稷直到文王,世代积累功业恩德,占有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仍然臣服侍奉殷朝。您虽然历代兴旺昌盛,但没有像周王朝那样兴盛,汉室虽然衰弱,但也没像殷纣王那样暴虐呀。”袁术默默无语,很不高兴。他利用河内人张炯编造的祥瑞之兆,便称帝登位。任命九江太守为淮南尹,设置公卿,在南北郊祭祀天地。袁术荒淫奢侈更加严重,后宫几百人都穿着精美的绸缎,美食佳肴吃不完,可是士兵们受冻挨饿,江淮之间人迹断绝,人与人之间相互啖食。袁术先是被吕布打败,后又被曹操打败,到灊山投奔他的部属陈兰、雷薄,又被他们拒绝,忧愁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想把皇帝的称号送给袁绍,自己到青州投奔袁谭,在半路上生病死去。
《三国志》文言文翻译 3
三国志·霍峻等传
原文: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子弋,字绍先,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后主践阼,除谒者。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亮卒,为黄门侍郎。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景耀六年,进号安南将军。是岁,蜀并于魏。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汉晋春秋》曰: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诸将咸劝宜速降,弋曰:“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曰:“臣闻人生于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晋文王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后遣将兵救援吕兴,平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进号崇赏焉。
(选自《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
译文: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哥哥霍笃,在乡里召集数百人的军队。霍笃死后,荆州牧刘表令峻代管他的部下。刘表死后,霍峻率领众人投奔先主(刘备),先主让霍峻担任中郎将。先主从葭萌南归攻打刘璋,留下霍峻守卫葭萌城。张鲁派遣将领杨帛诱惑霍峻,要求共同守城,霍峻说:“我的头你可以得到,城池你不可能得到。”杨帛于是退去。后来刘璋的将领扶禁、向存等率领一万多人从阆水进军,攻围霍峻,将近一年,不能攻下。霍峻城中的士兵才几百人,等到他们懈怠的间隙,选精锐的士兵出击,大败了他们,立刻砍下了向存的首级。先主平定了蜀地,嘉奖霍峻的功劳,于是分割广汉为梓潼郡,让霍峻作梓潼太守、裨将军。担任官至三年,四十岁的时候死去,还葬成都。先主非常悼念痛惜,于是下诏诸葛亮说:“峻本来就是佳士,加上他对国家有大功,想要实行祭奠。”于是亲自率领群僚聚集哀哭凭吊祭祀,然后在他的墓地上留宿,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很荣耀。
儿子霍弋,字绍先,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后主登基,任命他做谒者。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让他做记室,让他与自己的儿子诸葛乔一起周游军营各处。诸葛亮死后,担任黄门侍郎。后主立太子刘璿,让霍弋担任中庶子,刘璿爱好骑马射猎,出入没有节制,霍弋引经据典,尽心尽力规劝进谏,非常合乎商讨交流的礼仪。当时永昌郡的蛮夷之族依仗险要地势不臣服,多次入侵为害,就让霍弋兼任永昌太守,率领偏军讨伐他们,于是斩杀了他们的主帅,攻破他们的村寨,永昌郡界得到了安宁。调任监军翊军将军,兼任建宁太守,仍旧统管南郡事务。景耀六年,晋升封号为安南将军。这一年,蜀国合并到魏国。霍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的百姓,全部归附魏国,二人都沿袭从前的职务,被宠信礼遇。《汉晋春秋》记载:霍弋听说魏军攻来,想要奔赴成都,后主认为防卫敌人的策略已定,没有听从。等到成都失守,弋穿着素服号哭,聚众哀哭了三日。各位将领都劝他应该赶快投降,霍弋说:“如今道路阻隔堵塞,不清楚君主的安危,重大事故面前的去留,不能随便。如果主上与魏国讲和,被以礼相待,那么保护境内人民(或“保全境内”)投降,也不算晚。如果君主危急受辱,我将拼死抵抗魏军,何必说什么早晚呢!”得到后主东迁(即投降)的消息,才率领六郡将守上表说:“我听说人的成功得益于三种人(生于父,教于师,食于君),侍奉他们要始终如一,出现危难,就交出生命。如今我的国家败亡君主依附于您,坚守下去会死无处所,因此交出自己,不敢有二心。”晋文王(即司马昭)认为他很好,又任命他为南中都督,用原来的职务任命他。后来派遣他带兵救援吕兴,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分封功劳位列王候,晋升封号重赏他。
《三国志》文言文翻译 4
原文: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募焉。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等各为别督,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逊上疏欲击备。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等首,破其四十馀营。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初,孙桓别讨备前锋於夷道,为备所围,求救於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及方略大施,备果奔溃。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加拜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节选《三国志陆逊传》)
翻译:
陆逊字伯言,是吴郡吴县人。孙权做将军,陆逊二十一岁,就开始在孙权将军府中任职,历任东西曹令史,外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同时兼管县令职务。海昌县连年大旱,陆逊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勉励督促百姓种田养蝉,百姓得到依赖。当时吴郡、会稽、丹阳有很多为逃避赋税而藏匿起来的百姓,陆逊上书陈述好处,恳求准许招募他们。
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揭发陆逊非法掠夺百姓,骚扰当地。陆逊后来到都城,和孙权说话中间,称赞淳于式是好官,孙权说:“他告你你却推荐他,为什么呢?”陆逊回答说:“淳于式是想要休养百姓,因此告我的状。如果我再说他的坏话来扰乱您的视听,这种风气不可助长。”孙权说:“这实在是忠厚长者之事,只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罢了。”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军来攻打西部边界,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抗击刘备。刘备从巫峡、建平连接营盘到夷陵界,建立了几十个军屯,用金银锦缎爵位奖赏引诱鼓动各夷人部落,派将军冯习为大都督,张南做前锋,辅匡、赵融等人各任分部将领,先派吴班带领几千人在平地设立营寨,想要挑战。诸将都想要迎击刘备,陆逊说:“蜀军这举动必定有诈,暂且看看再说。”刘备知道他的计策无法实现,就率领八千伏兵,从谷中出来。陆逊说:“我之所以不听从诸位攻打吴班,是揣测他们一定有诡诈的缘故。”陆逊上疏想要攻打刘备。众将领都说:“攻打刘备应在开始时,如今竟让他深入五六百里,相互对峙已有七八月,他的各要害都防守严密,攻打他必定没有收益。”陆逊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经历的事很多,他的军队刚集结时,他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触犯他。现在他驻军长久,没有占到我们的便宜,军队疲惫,士气沮丧,无计可施,夹击此敌,正在今日。”于是先攻打一个营寨,没有取胜。众将领都说:“这是白白让士兵送死罢了。”陆逊说:“我已经知道攻破他们的办法。”于是就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攻破他。顷刻之间火势形成,陆逊率领各路军队同时进攻,杀死了张南、冯习等将领。破蜀军四十多个营寨。刘备的将领杜路、刘宁等走投无路,请求投降。刘备登上马鞍山,环绕自己陈列军队。陆逊命令诸军从四面进攻,于是刘备军队土崩瓦解,死者有几万人。刘备于是连夜逃走,驿站的人断后,才逃到了到了白帝城。他的舟船器械,水陆各军的物质,一时间几乎全都没了,尸体随江漂下,堵塞了江水。刘备非常羞愧愤恨,说:“我竟然被陆逊打败而蒙羞,难道不是天意吗!”
起初,孙桓分率士兵去夷道讨伐刘备的前锋部队,被刘备包围,向陆逊求救。陆逊说:“不行。”众将领说:“孙安东是公族,受到包围处境困顿,怎能不救援?”陆逊说:“安东很得将士的人心,城池牢固,粮食充足,不值得担忧。等到我的计策实施,即使不去救安东,安东就会自己解围。”等到陆逊谋略全部实施,刘备果然溃败逃散。孙桓后来见到陆逊说:“先前我的确怨恨你不来救我,等到今天,才知道你的调度自有方略。”
加授陆逊为辅国将军,兼任荆州牧,当即改封他为江陵侯。
《三国志》文言文翻译 5
原文:
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也。世乱,避难江东,单身穷困,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昼勤四体,夜诵经传。
会稽焦征羌,郡之豪族,门客放纵。骘与旌求食其地,惧为所侵,乃共修刺奉瓜,以献征羌。征羌方在内卧,驻之移时,旌欲委去,骘止之曰:“本所以来,畏其强也;而今舍去,欲以为高,只结怨耳。”良久,征羌开牖见之,身依几坐帐中,设席致地,坐骘、旌于牖外,旌愈耻之,骘辞色自若。征羌作食,身享大案,殽膳重沓,以小盘饭与骘、旌,惟菜茹而已。旌不能食骘极饭致饱乃辞出旌怒骘曰何能忍此骘曰吾等贫贱是以主人以贫贱遇之固其宜也当何所耻?”
孙权为讨虏将军,召骘为主记,除海盐长。还辟车骑将军东曹掾。建安十五年,出领鄱阳太守。岁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领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明年,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骘降意怀诱,请与相见,因斩徇之,威声大震。
延康元年,权遣吕岱代骘,骘将交州义士万人出长沙。会刘备东下,武陵蛮夷蠢动,权遂命骘上益阳。备既败绩,而零、桂诸郡犹相惊扰,处处阻兵,骘周旋征讨,皆平之。
权称尊号,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是岁,都督西陵,代陆逊抚二境,顷以冀州在蜀分,解牧职。
赤乌九年,代陆逊为丞相,犹诲育门生,手不释书,被服居处有如儒生。然门内妻妾服饰奢绮,颇以此见讥。在西陵二十年,邻敌敬其威信。性宽弘得众,喜怒不形于声色,而外内肃然。十年卒。
(选自《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有删改)
翻译:
步骘字子山,是临淮郡淮阴人。因世道混乱,他避难到江东,孤身一人穷困潦倒,与广陵人卫旌同年且相互友好,都靠种瓜养活自己,白天劳动,夜间诵读经传。
会稽人焦征羌,是郡里的豪门大族,他的门客放纵行事。步骘与卫旌在他的地方上谋生,害怕受到他们的侵扰,于是一道写好名帖带着鲜瓜,来献给焦征羌。征羌正在内屋睡觉,步骘与卫旌在外立等多时,卫旌想放下瓜离开,步骘阻止他说:“我们来的原因,就是畏惧他的强横;如果现在不见他就离开,想以此表示清高,只会与他结下怨仇罢了。”过了很久,焦征羌开窗看到他们,就身子倚茶几坐在帷帐内,叫人在地上设席,让步骘、卫旌坐在窗外,卫旌更加感到耻辱,步骘言谈神色自若。焦征羌安排吃饭,自己坐在大食案前,上面堆满了美味佳肴,却用小盘盛饭给步骘、卫旌,只给野菜。卫旌吃不下饭,步骘却吃到很饱才告辞出来。卫旌生气地对步骘说:“你怎能忍受这样的侮辱!”步骘说:“我们贫穷低贱,因此主人用贫贱之礼对待我们,本来这也是合适的,哪里有耻辱呢?”
孙权任讨虏将军时,征召步骘为主记,任命他为海盐县县长。后又征召他为车骑将军东曹掾。建安十五年,步骘出京兼任鄱阳太守。一年内,又改任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统率武射吏一千人,即刻取道南行。第二年,补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刘表安置的苍梧太守吴巨暗中怀有异心,外表归附而内心背离。步骘屈意利诱吴巨,请吴巨和他相见,趁机杀他示众,威名声望大震。
延康元年,孙权派遣吕岱替代步骘,步骘率领交州义士一万人出兵长沙。正逢刘备东下,武陵的少数民族也蠢蠢欲动,孙权于是命令步骘北上攻打益阳。刘备惨败后,零陵、桂阳等郡仍然互相争斗,处处行军遇阻,步骘辗转征讨,都平定了他们。
孙权称帝后,步骘被任为骠骑将军,兼任冀州牧。当年,步骘任西陵都督,接替陆逊镇抚南北边境,不久因冀州在蜀国境内,就解除了冀州牧的职任。
赤乌九年,步骘接替陆逊做丞相,他仍然教诲门生,手不释书,穿着住处仍像儒生。然而他家的妻妾服饰则极为奢侈华丽,因此颇受人讥诮。他在西陵职任上二十年,邻近的敌人都敬畏他的威严信义。步骘性格宽厚颇得人心,喜怒不形于声色,但内外人士都对他肃然起敬。赤乌十年,步骘去世。
《三国志》文言文翻译 6
原文:
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也。少好学,能属文,从丞相掾,迁太子中庶子。时蔡颖亦在东宫,性好博弈,太子和以为无益,命曜论之。和废后,为黄门侍郎。孙亮即位,为太史令,撰《吴书》孙休践阼,为博士祭酒。命曜依刘向故事,校定众书。又欲延曜侍讲,而左将军张布近习宠幸,事行多玷,惮曜侍讲儒士,又性精确,惧以古今警戒休意,固争不可。休深恨布,然曜竟止不入。孙皓即位,为侍中,常领左国史。时所在承指数言瑞应。皓以问曜,曜答曰:“此人家筐箧中物耳。”又皓欲为父和作纪,曜执以和不登帝位,宜名为传。
如是者非一,渐见责怒。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又于酒后使侍臣难折公卿,以嘲弄侵克、发摘私短以为欢。时有衍过,或误犯皓讳,辄见收缚,至于诛戮。曜以为外相毁伤,内长尤恨,使不济济,非佳事也,故但示难问经义言论而已。皓以为不承用诏命,意不忠尽,遂积前后嫌忿,收曜付狱,是岁凤凰二年也。曜因狱吏上辞曰:“囚昔见古历注所纪载多虚无,在书籍者亦复错谬。因寻控传记考合异同采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纪事尚未成又见刘熙所作释名时有的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欲表上之,乞垂哀省。”曜冀以此求免,而皓更怪其书之垢,故又以诘曜。而华核连上疏救曜,皓不许,遂诛曜,徒其家零陵。(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译文:
韦曜,字弘嗣,是吴郡云阳人。他年少时好学。檀长写文章.任丞相的椽吏。升任为太子中庶子。当时蔡颖也在东宫,他一向喜爱下棋,太子孙和认为下棋没有益处,故让韦曜来论说此事。孙和被废黜后,韦曜任黄门侍郎,孙亮即位,韦曜为太史令,撰著《吴书》。孙休登基后,韦曜被任命为博士祭酒。孙休命令韦曜依照刘向所创体例,校核审定各类书籍,叉打算请韦曜担任侍讲。而左将军张布就是孙休亲近的宠臣,做事颇有过错,害怕韦曜任侍讲儒士后,因为韦曜性情处事明察刚正,怕他用古今事情为例警戒孙休的认识,就坚决争辩说韦曜不能担任此职。孙休极为恼恨张布,然而韦曜最终还是被阻止,未能入宫。孙皓即住以后,韦曜担任侍中,长期兼任左国史。其时孙皓周围的人迎合孙皓旨意,多次说出现祥瑞感应现象。孙皓以此询问韦曜,韦曜回答说:“这只是人家箱匣中的东西而已”孙皓又想为自己父亲孙和作“纪”,而韦曜坚持以孙和未登帝位为据,认为只宜将其历史记栽文字定作“传”。类似事情并非一次,渐渐地韦曜受到孙皓的责怪怨怒,孙皓每次设宴,没有不是一整天的,坐席中人不管能否饮酒都以七升为必饮限量,即使不必全部入口,也都要强灌喝完。
另外孙皓在酒后让侍臣侮辱诘责大臣们,以嘲弄相侵,互相揭短作为乐趣。这时谁要有所过失,或者误犯孙皓之讳,就被拘捕,甚至被诛杀。韦曜认为朝臣在公共场合相互谤毁伤害,内心就会相互滋生怨恨,使大家不能和睦共济,这并非好事,故此他出示难题只是提问经典的辞义理论而己。孙皓认为韦曜不接受诏命,有意不尽忠主上,于是将他对韦曜前后不满的嫌隙忿恨积累一起,收捕韦曜投进监狱,这年是凤凰二年(273)。韦曜通过狱吏向孙皓上书说:“囚犯我过去发现古代历法的注释的记载有许多虚假而无根据的东西,书上的记载也有错谬之处。我寻査考究所记,考核异同,采摭査询的来的材料,来撰成《洞纪》一书,此事尚未完成。又看见刘熙所作的《释名》,不时出现错误,而关于爵位一事,又有解析不对之处,又作《官职训》与《辩释名》各一卷,想呈献陛下,恳求陛下垂恩怜惜省察。”韦曜希望因此求的免罪,而孙皓却又怪他奏章的有墨污,又以此诘问韦曜。经而华核接连上奏营救韦曜,孙皓没有准许,于是杀死韦曜,将他家属流放至零陵。
《三国志》文言文翻译 7
原文: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也。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身长八尺,体貌素朴,推诚不饰。
建兴中,丞相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亮卒于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大将军蒋琬领刺史,徙为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后主立太子,以周为仆,转家令。时后主颇出游观,增广声乐。周上疏谏曰:“昔王莽之败,豪杰并起,跨州据郡,欲弄神器,于是贤才智士思望所归,未必以其势之广狭,惟其德之薄厚也。是故于时更始、公孙述及诸有大众者多已广大,然莫不快情恣欲,怠于为善,游猎饮食,不恤民物。”
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进山野,不可禁制。后主使臣群会议,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惟周以为:“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于是遂从周策。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
时晋文王为魏相国,以周有全国之功,封阳城亭侯。又下书辟周,周发至汉中,因疾不进。六年,至冬卒。(摘编自《三国志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译文:
谯周,字允南,是巴西郡西充国人。谯周幼年丧父,与母亲、哥哥一起生活。成人后,酷爱古籍,笃志好学,家里虽然贫穷,但他不曾治理产业,整天诵读经典文籍,乐呵呵地独自喜笑,有时因而忘记了睡觉吃饭。他精心钻研《六经》,尤其擅长撰写书信,很熟悉有关日、月、星等天体的自然现象;不太喜爱诸子的文章,不全部拿来阅读;身高八尺,衣着外表简朴,诚实而没有矫饰。
建兴年间,丞相诸葛亮兼任益州牧,任命谯周担任劝学从事。诸葛亮逝世于魏国境内的军营中,谯周在家听到消息后,马上前往奔丧。不久便有诏书禁止人们奔丧,只因谯周行动迅速得以到达。大将军蒋琬兼任刺史,升调谯周为典学从事,主管州中做学问的人。后主刘禅立太子,让谯周服侍太子,后调任为家令。当时后主常常外出游玩,增加供奉音乐的人数。谯周上疏进谏道:“先前王莽败亡,群雄一起举事,占据州郡,都想称霸一方,于是贤能的人才聪明的士人纷纷选择归附自己所仰望之人,不一定看那人的势力和地盘的大小,只看他的德行厚薄;所以当时的更始帝刘玄、公孙述及其他拥有大批军队的人,多数都已占有广大的土地,然而他们都放纵情欲,懒得修德施仁,整天游猎吃喝,而不怜惜百姓的财物。
景耀六年冬,魏国大将军邓艾攻占江由,长驱直入。而蜀国本以为敌军不会马上攻来,未作守城的准备。等到听说邓艾已进入阴平,百姓慌乱骚动,纷纷逃进山林荒野,不能禁止。后主刘禅召集群臣讨论对策,无人能想出妙计。有人认为蜀国与吴国,本为友盟,可以投靠吴国;有人认为南中七郡,陡峭险阻,容易守御,可以南奔。只有谯周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寄依别国而作天子的事,现在如果投奔吴国,一定要臣服吴国。而国家的政令和伦理不同,大的能吞并小的,这是自然规律。从这一点看,魏国能够吞并吴国,而吴国却不能吞并魏国,这是很明白的事。同样是做小称臣,哪比得上向大国称臣?与其遭受两次屈辱,哪比得上忍受一次屈辱?再说如果投奔南中七郡,就应该早作准备,然后才能有所凭依。现在大敌当前,灾祸失败将要到来,手下人的心志,没有一个可以保证不改变,恐怕出发的那一天,就会发生不测之变,还能等到您到南中七郡吗?”于是后主听从谯周的建议。刘姓平安无事,整个蜀国也因此而完好,都得力于谯周的谋划。
这时晋文王司马昭为魏国的相国,因为谯周有全蜀归附的功劳,封谯周为阳城亭侯。又下诏书征召谯周,谯周动身到汉中,因病不能前往。泰始六年,到冬天谯周去世。
《三国志》文言文翻译 8
原文:
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节选自《三国志·崔琰列传》)
译文:
崔琰字季圭,清河郡东武城县人。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热衷于武事。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就结交公孙方等人,到郑玄门下求学。学习不到一年,徐州黄巾军攻占北海,当时粮食供应缺乏,郑玄就停学辞退了各位学生。崔琰已被遣放回去,可是贼盗强寇到处都是,西去的道路不通,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回到家,在家中用弹琴读书的方式来自我消遣。
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征召崔琰。当时袁绍的士兵专横暴虐,挖掘坟墓,崔琰规劝说:“昔日荀况有过这样的话:‘对士兵平素不进行教训,战斗力就不会强大,即使是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人,也不能凭借这样的士兵取得胜利。’现在道路上尸骨暴露,百姓未见到您的德政,应该命令各个郡县掩埋尸骸,以显示您忧伤百姓疾苦的爱心,效仿周文王的仁德。”袁绍让崔琰作了骑都尉。后来袁绍出兵作战到黎阳县,驻扎在延津,崔琰又规劝说:“天子现在许昌,百姓希望支持顺从天子的一方,我部不如谨守治境,尽到臣子的职责,使自己境内得到安宁。”袁绍却不听从,于是在官渡大败。
曹操击败袁绍后,兼任为冀州牧,征召崔琰担任别驾从事,对崔琰说:“昨天我考察了冀州的户籍,可以得到三十万军队,所以这是一个大州啊!”崔琰回答说:“目前天下分崩,九州离析,袁谭、袁尚兄弟相互征战,冀州百姓暴骨荒野。还没听说王师的仁声先到,来慰问百姓的生活状况,解除人民的苦难,却去计算军队数量,只把这看作首要的事情,这难道是冀州百姓对您的期望吗!”曹操立刻表情一变,向他道歉。当时其他宾客都吓得低头变色。
太祖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下辅佐文帝。世子依旧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放在追逐猎物上。崔琰上疏规劝说:“我听说沉溺在出游打猎之中,是《尚书》所戒止的,鲁隐公到棠地观看捕鱼,《春秋》讥讽了他。您应该遵循正道,谨慎地端正自己的行为,思考治理国家的高明谋略,希望您烧毁射猎用具,舍弃行猎服装,来满足人们的期望,不要让老臣得罪上天。”
曹操为丞相时,崔琰又担任东西曹掾属征事。魏国刚建立时,崔琰官拜尚书。当时,还未立太子,临淄侯曹植有才,很得曹操的宠爱。曹操心中也犹豫不决,就用函令秘密在外查访意见。只有崔琰用不封口的奏章公开回应说:“听说《春秋》大义,应该立嫡长子为太子,加上五官将曹丕仁厚孝顺聪明,应该继承正统,我誓死坚持这种意见。”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曹操认为崔琰公正明白非常可贵,赞叹不已,提拔他担任中尉。
《三国志》文言文翻译 9
原文:
章武三年春①,先主于永安病笃②,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③,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④,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⑤,效忠贞之节⑥,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⑦:“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倾之,又领益州牧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⑨。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入,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⑩。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
翻译:
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要高于曹丕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哭着说道:“我一定尽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先主又传诏,命令后主说:“你和丞相一起做事,侍奉他就如同侍奉我一样。”建兴元年,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始治理国家的事务。后来,又加封诸葛亮为益州牧。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南部和中部的几个郡联合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去世,没有轻易用兵作战,而是让使者去吴国下聘礼,和他们结亲,成了友好邻国。
三年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南征,到秋季就把叛乱全部平息了。军备充足,国家富饶,于是开始练兵习武,以待将来大举进军中原。五年,率领各部军队向北出发,进驻汉中,临出发时,上书了《出师表》。
注释:①章武:三国蜀汉刘备的年号,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
②笃:重。
③属(zhǔ):通“嘱”,嘱托。
④嗣子:继承人,指刘禅。
⑤股肱: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体的有力部位。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
⑥效:奉献。
⑦敕(chi):君主对臣下或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
⑧益州牧:益州的行政长官。益州是当时蜀国的核心地域。
⑨与国:盟国。
⑩俟(si):等待。大举:指出兵中原。
《三国志》文言文翻译 10
原文:
钟离牧字子幹,会稽山阴人,汉鲁相意七世孙也。少爰居永兴,躬自垦田,种稻二十余亩,临熟,甚民有识认之,牧曰:“本以田荒,故垦之耳。”遂以稻与县人。县长闻之,召氏系狱,欲绳以法,牧为之请。长曰:“君慕承官,自行义事,仆为民主,当以法率下,何得寝公宪而从忠邪?“牧曰:“此是郡界缘君意顾故来暂住今以少稻而杀此民何心复留”遂出装,还役。封秦亭侯,拜越骑校尉。永安六年,蜀并于魏,武陵五谿夷与蜀接界,时论俱其叛乱,乃以牧为平魏将军,领武陡太守,枉之郡。魏遣郭纯任武陵太守,率涪陵民入蜀迁陡界,屯于赤沙。请致诸夷邑君,或起应纯,又进攻酉阳县,郡中震惧。牧问朝吏曰:“西蜀倾覆,边境见侵,何以御之?”皆对曰:“今二县山险,诸夷阻兵,不可以军惊扰,惊扰则诸夷盘结。宜以渐安,可遣恩信吏宣教慰劳。”牧曰:“不然,外境内侵,诳诱人民,当及其根抵未深而扑取之,此救火责速之势也。“敕外趣严,掾史沮议来便行军法。即率所领,晨夜进道,缘山除行,垂二千里,从塞上,斩恶民怀异心者魁帅百余人及其支党凡千余级,纯等散,五谿平。迁扬武将军,封都乡侯。复以前将军假节,领武陵太守。卒官。家无余财,士民思之。(节选自《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有删改)[注]承宫,汉朝人.《后汉书》记载有“承宫樵薪苦学”的故事。
译文:
钟离牧字子幹,是会稽郡山阴县人,是汉朝鲁国相钟离意的第七代孙。他年轻时迁居永兴,亲自开垦田地,种了二十多亩稻子。稻子快成熟时,有个本县的百姓指认这田是他的,钟离牧说:“我本来只是因为这田土荒芜,所以开垦它罢了。”就把稻谷给了那人。县长听说这事,把那个百姓召来关进牢房,打算依法制裁,钟离牧为那人求情。县长说:“您仰慕汉朝的承宫,自己可以做善事,但我是老百姓的主管,应当用法律来统治百姓,怎么能搁置国家的法令来听从您呢?”钟离牧说:“这是在会稽郡界内,因为您关心照顾,所以来暂时居住,现在因为一点点稻谷就要杀这个百姓,我还有什么心思再留在这儿呢?”于是就取出行装,要回山阴,县长亲自前去阻止他,并为此释放了囚禁的那个百姓。那百姓惭愧畏惧,带着妻子儿女把拿去的稻谷舂得六十斛米,送还给钟离牧,钟离牧关起门来不接受。那百姓把米运去放在路边,没有人去拿它。钟离牧从此出名。赤乌五年,升南海太守。不久担任丞相长史,升中书令。遇上建安、鄱阳、新都三郡的山越百姓发动叛乱,朝廷派钟离牧出任监军使者,讨伐、平定了叛乱。匪首黄乱等人交出他们的部队,以充任兵员服役。钟离牧被封为秦亭侯,授任为越骑校尉。永安六年,蜀国被魏国吞并,武陵郡五谿一带的夷族人同蜀国交界,当时的舆论担心他们叛乱,朝廷于是任命钟离牧为平魏将军,兼任武陵太守,到武陵郡去。魏国派郭纯担任武陵太守,率领涪陵的百姓进入蜀国迁陵县地界,驻扎在赤沙,引诱各夷族人的部落首领,其中有些人起来响应郭纯,又进而攻打酉阳县,吴国武陵郡中的人震惊恐惧。钟离牧问郡中的官员说:“西蜀覆灭了,吴国的边境受到侵犯,用什么办法抵御魏国?”大家都回答说:“如今迁陵、酉阳两县的山谷险地,各夷族部落仗恃武力盘踞在那里,不能用军队惊扰,惊扰了各夷族部落就会相互勾结。应该使用教育安抚的办法,可以派恩信吏去宣明教令,表示慰劳。”钟离牧说:“不对。外国侵入我国境内,欺骗、诱惑我们的百姓,应当趁着他们根基不深的时候去攻取他们,这同救火贵在迅速是一样的。”命令在外的部队速整行装,郡吏中有反对、非议的当即以军法处治。钟离牧当即就率领自己所掌管的部队,日夜赶路,沿着山中险道行进,走了将近两千里路,从险要处攻上去,斩杀图谋不轨的不法百姓的头目一百多人和他们的党羽共一千多人,郭纯等人退去,五谿平定。升任扬武将军,封为都乡侯。又以前将军的身份拥有假节的称号,兼任武陵太守。死在任上。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士人百姓都思念他。
《三国志》简介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的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由《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部分组成,共六十五卷。曹丕废汉建魏,蜀汉与吴亦相继称帝。陈寿从历史实际出发,用“三国”命名,并分国编纂,记述这一时期的历史,在纪传体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三国志》中,《魏书》居前,魏帝称“帝”,其传为“纪”;《蜀书》《吴书》居后,蜀、吴之帝称“主”,其传为“传”。但陈寿又正视三国时期魏、蜀、吴地位等同的历史事实,蜀、吴之主的传与魏之帝纪采取相同的记事方法,都采用纪传体“本纪”编年记事体例。《三国志》实际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184年)到三国结束(280年)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当时人就称陈寿有良史之才。因此,陈寿撰《三国志》问世后,其他各家记载三国史事的著书相继销声匿迹,独有它流传后世。但是《三国志》也有缺点:
(一)只有纪、传而无表、志。
(二)记载司马氏与曹魏斗争,曲笔阿时,回护司马。
(三)失于简略。
《三国志》所记载之史料较为翔实可靠,是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