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我们在主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时候,都可以参照这样几个要求: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我建议大家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这样一点:不要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是十分有害的。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这仅是串大意,但学生常据此对号入座地去释义,误以为“至于=能够做到”“足=不坏”,这就脱离了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而若认为“劝=规劝”,就又脱离了具体语境,因为“规劝”与行善搭配不起来。这个“劝”就是“劝勉”的意思,与“劝学”的“劝”同义。对翻译和字义的准确解释不加区分,很容易违背理解字义词义的基本原则。
(3)牢记主要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主要有5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的形式。记住形式,便于我们识记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过程,涉及到对古代语言、文化、历史的理解与掌握。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1.基础词汇和语法的积累:
学习并记忆常用的文言文词汇,特别是那些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的词汇。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如句子的主谓宾结构、虚词的使用等。
2.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
从经典文言文作品入手,如《论语》、《史记》等,这些作品的语言规范,有助于你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风格。
随着阅读水平的提高,可以尝试阅读更复杂的文言文作品,如《资治通鉴》等。
3.注重理解与翻译:
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尝试理解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尝试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这有助于你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
4.学习文言文注释与解读:
阅读带有注释和解读的文言文版本,这可以帮助你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学习并借鉴古代学者对文言文的解读方法,了解他们的研究思路和观点。
定5.期复习与总结:
定期复习已学过的文言文词汇和语法,巩固记忆。
总结阅读文言文的经验和技巧,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6.利用现代工具辅助学习:
利用在线词典、文言文学习网站等工具,方便快捷地查询生词和语法。
尝试使用文言文学习软件或APP,通过互动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7.培养兴趣与耐心:
深入了解文言文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
保持耐心和毅力,文言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通过以上方法,你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