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孤贫文言文翻译

发布者:小老鹰爱小马 时间:2024-3-29 23:48

沈约孤贫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沈约孤贫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沈约孤贫文言文翻译

【原文】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

【翻译】

沈约家境孤苦贫寒,志向坚定而且热爱学习,日日夜夜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他少添灯油(熄灯)。而(沈约)白天所诵读过的文章,晚上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众多典籍,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 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很赏识他。蔡兴宗时为郢州刺史,引荐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官名)。蔡兴宗曾经对他的几个儿子说:“沈约的为人堪称师表,你们应该好好地向他学习。”

【沈约简介】

沈约,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幼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宋孝建中,为奉朝请,历安西外兵参军、征西记室参军,带阙西令。元徽末,为安西晋安王法曹参军,转外兵兼记室,入为尚书度支郎。齐受禅,为征虏记室,带襄阳令。历太子步兵校尉,迁家令、兼著作郎,进中书郎、本邑中正、司徒右长史、黄门侍郎、兼尚书左丞,寻为御史中丞,转车骑长史。隆昌初,除吏部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永元初,迁左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改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梁台建,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兼右仆射。武帝受禅,进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迁尚书左仆射、兼领军,加侍中。母忧服阕,起为镇军将军、丹阳尹,进侍中、右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扬州大中正。改尚书左仆射,领中书令、前将军。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转左光禄大夫,加特进。卒谥“隐”,后人因称“隐侯”。

沈约为齐竟陵王萧子良“八友”之一,曾积极参预萧衍代齐自立的活动,政治地位极高,加之耆年硕望,深于世故,因而成为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著有《四声谱》,与谢朓等共同开创了“永明体”,把同时人周颙发现的平、上、去、入四声用于诗歌格律,要求诗中高低轻重不同的字音互相间隔运用,使音节错综和谐,即后世所谓调和平仄。此外,他还提出了“八病”说,要求在诗歌创作中避免“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声律上的毛病,归纳出较完整的诗歌声律理论,促成了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发展,为五言律诗的正式形成开辟了通途,并影响到骈体文创作。

沈约在当时文坛负有重望,齐、梁两朝重要诏诰多出自其手笔。他的诗文数量极多,据《梁书》、《南史》本传载,共有集一百卷。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有其遗文八卷,除了例行公文外,大量的赋、论、碑、铭皆足以表现其“高才博洽”。如《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文辞典雅,用事得体;《郊居赋》,洋洋洒洒,以矫情掩盖牢骚;《与徐勉书》自叙老态十分形象,“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后世因此而有“沈郎腰瘦”这一典故。其文学创作以诗为主,工于用意,不露圭角。今存一百七十余首,其中拟古乐府诗四十七首,侍宴和应制之作也不少,多内容贫乏,辞藻艳丽,然平稳工整。部分作品受南朝民歌影响,感情真挚,形式活泼。比较突出的是少量描写山水景物和离别哀伤的诗。山水诗中的《早发定山》、《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石塘濑听猿》、《宿东园》,皆可列入优秀作品之列,其中名句如“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早发定山》),“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都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描写离别之情,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别范安成》:“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感情深沉真挚,在艺术技巧上也富有独创性,后代有不少名篇隽句均从中脱胎而出。另有一组《怀旧诗》,共九首,每首悼念一位已故朋友。其《伤谢朓》:“吏部信才杰;文锋振奇响。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尺璧尔何冤,一旦同丘壤!”极易令人联想起杜甫怀念李白的诗。另一组《八咏诗》体裁介于诗、赋之间,不仅文体具有特色,而且情韵兼备,时号绝唱。清沈德潜《古诗源》言沈约不如鲍照、谢灵运,“然在萧梁之代,亦推大家,以边幅尚阔,词气尚厚,能存古诗一脉也”。钟嵘《诗品》列沈约于中品,说他“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怨”,其工丽为“一时之选”。又工书法,精研佛理,《广弘明集》中收录有其不少这方面的文章。他还是一位高产学者,著有《晋书》一百一十一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宋世文章志》三十卷、《迩言》十卷、《谥法》十卷。其《宋书》流传至今,为“二十四史”中的一种。另有《俗说》五卷、《杂说》二卷、《神中记》二卷、《四声》一卷、《袖中略集》一卷、《珠丛》一卷、《集钞》十卷。其存世之作,明张溥辑为《沈隐侯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鉴赏: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坚守着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在《沈约孤贫》这篇文言文中,沈约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孤贫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个文人在困境中的坚韧与自我超越。

沈约在文中首先描述了自己的家庭背景:“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辍。”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相反,这种孤贫的生活更加坚定了他奋发向上的决心。沈约用“昼夜不辍”四个字,生动地勾勒出自己刻苦学习的场景,体现了文人应有的勤奋和毅力。

接下来,沈约谈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创作成就:“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见之,叹曰:‘此子才堪著作,终当继吾。’”虽然身处孤贫,但沈约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才华得到了蔡兴宗的赏识和赞叹,这也为他日后的文学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篇文言文中,沈约还表达了自己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自以孤贱,每忧不终,及仕进,历官清显,而好学不倦,于百家众氏,无不该览。”他深知自己的出身卑微,常常担心无法在文学道路上走得更远。然而,一旦踏上仕途,他便凭借着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历任清显之职。即便在高位之上,他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广泛涉猎百家众氏,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沈约的孤贫经历并没有将他击垮,反而激发了他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努力的追求。这种坚韧与自我超越的精神,正是文人在困境中应有的品质。沈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即使身处孤贫,只要有才华、有毅力、有热爱,就一定能够在文学道路上走得更远。

《沈约孤贫》这篇文言文不仅展现了沈约个人的坚韧与自我超越,更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力量。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我们保持对梦想的热爱和追求,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我超越。这种精神力量,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