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赋山居七夕全诗鉴赏

发布者:秀才有理 时间:2023-9-18 11:04

同赋山居七夕全诗鉴赏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同赋山居七夕全诗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同赋山居七夕全诗鉴赏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这两句写七月初七这天晚上的夜景——明月当空,青山隐隐,好一个迷人的夜晚;夜已深,月已沉,高天有一丝凉意,秋天到了。诗句状景清新明快,幽僻静谧,韵味亦佳。

出自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七夕:阴历七月初七。

岫xiù:山洞;有洞穴的山。《尔雅·释山》:“山有穴为岫。”

针楼:《西京杂记》卷一:“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太平御览》卷八三引南朝梁顾野王《舆地志》:“齐武起曾城观,七月七日宫人登之穿针,世谓穿针楼。”后以“针楼”谓妇女所居之楼。唐沈佺期《牛女》诗:“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唐陈元初《忆长安·七月》诗:“七夕针楼竞出,中元香供初移。”

石类:怪石类似

槎chá:木筏。

狎xiá:接近;亲近。

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唐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高宗麟德时进士及第,官监察御史。累迁给事中。玄宗开元初贬庐州别驾,卒。李峤富才思,前与王勃、杨炯接踵,后与崔融、苏味道齐名。《全唐诗》存诗5卷。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峤少有才名,十五岁精通《五经》,二十岁考中进士。他初授安定县尉,因在制举考试中以甲等擢第,调任长安县尉,在畿尉中与骆宾王、刘光业齐名,皆以文章著称。后来,李峤又调任三原县尉。

历职台阁

调露元年(679年),唐高宗发兵征讨岭南邕州、岩州一带(在今广西境内)的僚族叛乱。李峤时任监察御史,奉命充任监军,随军南征,亲入獠洞,宣谕朝旨,成功招降叛军。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擢升李峤为给事中。

长寿二年(693年),李峤被召回朝廷,担任凤阁舍人,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文书。

神功元年(697年),李峤代理天官侍郎,后又进拜麟台少监(即秘书少监)。

担任宰相

首度拜相

圣历元年(698年),李峤升任宰相,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当时,武则天命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主编《三教珠英》,并援引一大批当世知名的“文学之士”参与修撰。李峤与阎朝隐,徐彦伯、张说、宋之问、崔湜、富嘉谟都在其中。

久视元年(700年),李峤改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兼修国史。是年七月,天官侍郎张锡拜相。李峤是张锡的外甥,不宜与舅父同居相位,因而被罢为成均祭酒(即国子祭酒)。后来,李峤又代理文昌左丞,充任东都留守。

再度拜相

长安三年(703年),李峤再次拜相,担任文昌左丞、同平章事,不久又升任纳言(即侍中)。当时,张易之兄弟大肆招揽文士。李峤与司礼少卿崔融、凤阁侍郎苏味道、麟台少监王绍宗皆以文才折节,依附于二张门下。

长安四年(704年),李峤改任内史(即中书令)。他因政务繁重,数次上疏请辞。武则天遂再次任命他为成均祭酒、同平章事。是年十一月,李峤被免去宰相之职,担任地官尚书。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辟,诛杀张易之兄弟。李峤被贬为豫州刺史,未及起程又贬通州刺史,但在几个月后便被召回朝中,授为吏部侍郎,封赞皇县男。不久,李峤又升任尚书,进封县公。他奏请大量增置员外官(定员以外的官员,不属正式编制),意欲以私惠获取时望,希望能借此重居相位,结果使得官僚泛滥、国库减耗,铨选制度陷入混乱。

三度拜相

神龙二年(706年),李峤以吏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当时,驸马都尉王同皎谋诛佞臣武三思,结果事泄以谋反罪下狱。李峤参与审理,却畏惧武三思威权而无所作为,致使王同皎冤死,天下称怨。是年七月,李峤进位中书令。他因铨选混乱,上疏引咎辞职,并奏陈十余条时政得失。唐中宗认为李峤能自陈失政,下诏抚慰,让他官复原职。

神龙三年(707年),太子李重俊发动兵变,诛杀武三思父子,又攻打宫城,最终兵败被杀,史称景龙政变。当时,唐中宗与韦皇后在兵变时登玄武门避乱,李峤则与杨再思、苏瑰、宗楚客、纪处讷拥兵二千人,屯于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后来,宗楚客指使给事中冉祖雍,奏称前宰相魏元忠犯有大逆之罪。李峤也随声附和,结果遭到唐中宗的训斥。

景龙二年(708年),李峤兼任修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进爵赵国公。

景龙三年(709年),李峤被免去中书令之职,改任特进(散阶)、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当时,宗楚客与纪处讷潜怀奸计,广结朋党。李峤身为宰相,却以唯诺自保,对朝政无所匡正。

晚年颠沛

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暴崩。韦皇后秘不发丧,连夜召宰相李峤、苏瑰、宗楚客等十九人入禁中,商议后事。当时,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起草遗诏,命温王李重茂即位,由韦皇后临朝理政,并让相王李旦辅政。但宗楚客等韦氏亲信,却以“嫂叔不通问”为由,建议削去李旦的辅政之责。诸宰相中只有苏瑰表示反对,李峤等人皆一言未发。最终,李旦被削去辅政之责,韦氏以皇太后临朝摄政。李峤还密奏韦后,认为不宜将相王李旦之子李成器、李隆基等人留在京城。

是年六月,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及其亲信党羽,拥立李旦为皇帝,史称唐睿宗。七月,李峤被贬为怀州刺史,不久以年老致仕。

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退为太上皇。太子李隆基即位,史称唐玄宗。他在宫中发现了李峤当初的奏表,将其宣示于朝臣。中书令张说认为“桀犬吠尧,各为其主”,不应追究李峤的罪责。唐玄宗遂让李峤随其子虔州刺史李畅到虔州赴任。

开元二年(714年),李峤又遭到监察御史郭震的弹劾,被追究韦后之乱时“身为宰相,不能匡正”的罪责。他虽已致仕,仍被贬为滁州别驾。后来,李峤又被改任为庐州别驾,不久病逝于任上,终年七十岁。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