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菊花》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创作的一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三。此诗采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力图主宰社会的豪迈思想。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题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题菊花
朝代:唐朝
作者: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
在秋天飒飒的西风中院内开满了菊花。蝴蝶早已随夏日远去,蕊寒香冷的菊花只能在秋风里孤芳自赏。如果有一天我当了分管春天的天神青帝,那么一定要让这美丽多姿的菊花同桃花一样开在春天里。
注释
⑴飒飒:形容风声。
⑵蕊:花心儿。
⑶青帝:司春之神。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⑷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赏析一: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记载:“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联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应曰:‘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巢之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里说这首诗作于黄巢五岁时,不可信。此诗当作于黄巢年青时,发动起义之前。
赏析二: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歌风台》)古往今来,却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离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院菊花瑟瑟飘摇。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时节,逗起下句;“满园”极言菊花之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以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咏菊诗也不难见到;但“满园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的菊花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园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生命力,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的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像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竟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或怀才不遇。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后两句正是作者感情自然的发展,作者想象自己有朝一日做了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里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的表达了作者宏伟的抱负。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劳动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遇命运的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是建立农民政权的施政纲领,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等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而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豪迈意志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表现了一位胸怀大志者的本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的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赏析三:
古往今来,菊花诗车载斗量,菊花成为文人表现孤高傲俗精神的一种象征。而黄巢的菊花诗则完全脱出了这种窠臼,意境全新。
首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一反过去文人常把菊花与“孤高”相连,不是“孤”而是“满”,一字不同,境界全非了。用了“栽”字而不用“开”字,是为了与末句最后一字不相重叠。
秋菊迎风傲霜,显出它的劲健风骨,但是时值寒秋,蝴蝶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则是极大的憾事。
接着两句则正是前两句思想情感的自然发展,作者想象自己有朝一日作了“青帝”(司春之神),要让菊花与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想象,突出地表达了诗人的抱负。
“为青帝”、“一处开”在这儿的寓意也不难索解。“为青帝”虽然是作者要建立农民政权的理想的形象化表述,“一处开”则体现了农民阶级朴素的平等观念。而“我为青帝”则表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
诗歌运用了比兴手法,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气魄不凡,语言明白自然,而艺术上仍不失含蓄蕴藉。
赏析四: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在歌颂了菊花的高洁孤寂品质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远大的抱负。
满院菊花,流彩溢香,何等景致!但却生不逢时,与飒飒作响令一般草木凋颜的西风为伴,任其折磨摧残,直到开花展瓣,吐蕊放香,仍笼罩在“寒”“冷”之中,连素常恋花的蜂蝶也不会光顾了。这不就是生之大寂寞大苦痛吗?由此引发难以抒写的悲愤之情。
但诗人没有常见咏菊诗伤感消沉的基调,而是洋溢着豪迈乐观的情怀:“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诗人满腔郁愤引发奇想,倾喷出石破天惊之语:如果自己将来作司春之神,就要改变这不合理的现状,告谕遇境凄凉的菊花易位移时,去春天和桃李一块开放,同样享受春日朗照、和风吹拂、春雨滋润和蜂蝶喧闹吧!那将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多么神奇的境界啊!
此诗恰到好处地以比兴手法和绮丽的想象,意蕴博大,使得黄巢此诗与唐代诸家名作相比而毫不逊色。
创作背景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记载这首诗作于黄巢五岁时,不可信。此诗应当作于黄巢年青时,发动起义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