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梳洗罢原文、翻译及赏析

发布者:醉爱山水间 时间:2024-12-22 13:38

望江南·梳洗罢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江南·梳洗罢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望江南·梳洗罢 唐朝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译文

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楼上独自依靠栏杆远望。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缓缓的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注释

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独:独自,单一。

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皆:副词,都。

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本作“眽眽”,凝视貌。《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

白蘋(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蘋花赠别。洲:水边陆地。

鉴赏

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梳洗罢”,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期望,如果不是有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会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所说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了。“女为悦己者容”,这容是为了心上人才有意义的,正因为她期望中丈夫会回来,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会认真梳洗。一个“罢”字之后,紧接“独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刚一梳洗完毕就匆匆的赶去江楼了。一个“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象征分别的“白苹洲”(详解见下)遥相呼应。

“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出了她希望与失望交替的过程。远处每有一船现影,她便引颈长望,心儿随着船的渐行渐近而渐渐紧张,希望也渐渐高涨,可是船到楼头无情地继续前行,当她意识到这并不是她等待的船儿时,她的失望情何以堪!

“斜晖脉脉水悠悠”,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早上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这斜晖尚且脉脉含情,无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为什么她盼望的人却如此薄情寡义,弃她于不顾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不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么?

“肠断白苹州”,在愁情满怀、斜晖渐去的时候,女主人公的目光偏偏又遇到了他们当年分手的白苹州,这怎么能叫她不肝肠寸断呢?朱光潜认为“把‘肠断白苹洲’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因前几句已写出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形象。“斜辉”句景中有情,足以给人无限联想的空间,再以“断肠”涂饰,便一泻无余,神形俱失,遂成败笔。这是很有道理的。

词是注重作家主观抒情的艺术形式。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动自然,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苹洲”的痛苦失望,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使分散孤立的风景点,融合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画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完美统一地显示出来。这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

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头,点点的船帆,悠悠的流水,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寻味,有着一种美的情趣,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这首小令,看似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而且宛转起伏,顿挫有致,于不用力处看出“重笔”。

思妇题材写的人很多,可说是个“热门题材”,但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这也是个软题材,但这首小令不是软绵绵的,情调积极、健康、朴素。在有着绮靡侧艳“花间”气的温词中,这首小令可说是情真意切,清丽自然,别具一格的精品。

古诗简介

《望江南·梳洗罢》是唐代文学家的词作。这是一首写的小令。此词以、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顒望这一场景,以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格清丽,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或824年—882年,本名岐,字飞卿,又作庭云、廷筠,号温钟馗,世称温方城、温助教,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 他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诗词歌赋,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其仕途不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第,如开成四年(839年)秋,参加京兆府试,荐名居第二,因遭谗毁,被黜落罢举等。 尽管一生坎坷,但他在文学上成就斐然,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 他是“花间派”首要词人,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现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作品特色

语言风格:自然朴素、清新淡远,如清水芙蓉,毫无矫饰之态,以简洁直白的文字描绘出深刻的情感,如“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用质朴的语言勾勒出思妇的形象与动作,展现出其盼归的心情。

表现手法:

白描手法:通过白描的方式,不加修饰地展现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如词中对思妇从清晨梳洗后倚楼盼望,到千帆过尽后的失望肠断的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思妇的情感起伏。

以景衬情: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烘托人物的情感,“斜晖脉脉水悠悠”,以夕阳余晖的脉脉含情和江水的悠悠流淌,映衬出思妇的失望与愁绪,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细节描写:注重细节的刻画,“过尽千帆皆不是”中的“千帆”一词,形象地描绘出江面上船只之多,以及思妇在等待过程中一次次升起希望又一次次失望的心理变化,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结构特点:短小精悍,作为一首仅有二十七个字的小令,却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梳洗罢”的期待,到“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失望,再到“肠断白蘋洲”的绝望,层层递进,一气呵成,将思妇的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小令“一句一字闲不得”的特点。

情感表达:情感真挚细腻,以闺怨为主题,通过描写思妇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深刻地表现了离别之苦和相思之痛,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如“肠断白蘋洲”一句,直白地表达出思妇的极度悲痛,令人为之动容。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