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孝友》节选欣赏及其译文
《晋书孝友》节选欣赏及其译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晋书孝友》节选欣赏及其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庾衮,字叔褒,事亲以孝友闻。咸宁中大疫,长兄已亡,次兄毗复殆,疠气方炽,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衮独留不去,遂亲自扶持,昼夜不眠,其间复扶柩哀临不辍。如此十又余旬,疫势既歇,家人乃反,毗病得差,衮亦无恙。父老咸曰:异哉此子!守人所不能守,行人所不能行。始疑疫疠之不相染也。
抚诸孤以慈,奉诸寡以仁,事加于厚而见之义方,幼者忘其孤。以旧宅与其长兄子赓、翕。及翕卒,衮哀其早孤,痛其成人而未娶,乃扶柩长号,哀感行路,闻者莫不垂泣。岁大饥,藜羹不糁,门人欲进其饭者,而衮每曰已食,莫敢为设。又与邑人入山捃(采拾)橡,分夷险,序长幼,推易居难。初,衮诸父并贵盛,惟父独守贫约。衮躬亲稼穑,以给供养,而执事勤恪,与弟子树篱,跪以授条。或曰:今在隐屏,先生何恭之过?衮曰:幽显易节,非君子之志也。
尝与诸兄过邑人陈准兄弟,诸兄友之,皆拜其母,衮独不拜。准弟徽曰:子不拜吾亲何?衮曰:未知所以拜也。夫拜人之亲者,将自同于人之子也,其义至重,衮敢轻之乎?遂不拜。准、徽叹曰:君亮直之士!君若当朝,则社稷之臣欤!方今征聘,君实宜之。于是乡党荐之,察孝廉,举秀才、清白异行,皆不降志,世遂号之为异行。元康末,颍川太守召为功曹,饰车而迎,衮逡巡辞退,请徒行入郡,将命者遂逼扶升车,纳于功曹舍。既而衮自取己车而寝处焉,形虽恭而神有不可动之色。太守知其不屈,厚为之礼而遣焉。
(节选自《晋书孝友》)
译文:
庾衮,字叔褒,以侍奉父母孝敬友爱亲人而受人称许。咸宁年间发生大疫,他的两个兄长都死于疫病,二哥庾毗又病危,疠气正严重的时候,庾衮的父母和几个弟弟都离开家,暂时住在外地,惟独庾衮留下来不离开。于是亲自伏侍照顾二哥,昼夜不休息,在这中间又抚着两位亡兄的灵柩,致哀不止。像这样十多旬后,疫病流行的情势已经停止,他的家人才返回家中,庾毗病也好了,庾衮也没有什么毛病。乡亲们都说:这人真是不同寻常,能够坚守他人不能坚守的岗位,能做他人所不能做的事情。开始怀疑瘟疫是否传染。
庾衮以慈爱之心抚育兄长的遗孤,以仁爱之心侍奉寡嫂们,对他们凡事多加优待,并教给他们做人的正道,让年幼的人忘记自己的孤独。把家里的老宅给了他大哥的儿子庾赓、庾翕。在庾翕死的时候,庾衮哀怜他早早就没有父亲的孤苦,伤痛他虽成人却未娶妻的不幸,就抚柩大哭,那种悲伤之情连过路的行人都为之感动,听到他的哭声的人没有不落泪的。碰上荒年,他家的野菜汤中一点米粒都没有,他的门人要给他送饭来,他总是说已经吃过了,也就没人敢送来。又与乡人一起进山采拾橡子,按道路艰险、平坦分开,按长幼排出序列,把容易去的地方让给别人,自己选择难处。当初,庾衮的伯父叔父们都显贵有势,只有他的父亲独自过着清贫的生活。庾衮亲自种庄稼,来获取供养亲人的东西,他做事勤勉认真,和弟子们一起树篱笆,跪在地上接受篱笆条。有人说:现在隐退在家,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过分的恭敬?庾衮说:因隐退和显达的变化而改变志节,这不是君子的志向。
庾衮曾经和兄长们拜访同乡陈准兄弟,兄长们把陈氏兄弟当作朋友,都对他们的母亲行拜礼,惟独庾衮不拜。陈准的弟弟陈徽说:你为什么不拜见我母亲呢?庾衮说:我不知道行拜的缘由啊。对人家的父母行拜礼,就将自己等同于人家的孩子,那种义是很重的,我哪敢小看这件事呢?最终没有行拜礼。陈准、陈徽感叹道:你是明达耿直的人,你如果掌管国事,一定会是国家的栋梁!朝廷现在正在征聘贤人,你实在应当前往。于是乡里推荐他,察举他做孝廉、秀才,他操行纯洁,没有污点,始终都不改变自己的志节,世人就称他为异行。元康末年,颖川太守征召他做功曹,将(官家)的车子装饰一新来迎接他,庾衮婉谢辞退公车,请求自己徒步进入郡里,奉命而来的差役就强拉着他上了车,送到功曹居住的地方。不久庾衮又自己叫车找地方住了下来,外表虽然恭敬但神情上却有不可动摇(不为官)的神色。太守知道不可以让他改变,就给予庾衮丰厚的礼物,然后遣他回去了。
赏析
《晋书·孝友》是一篇专门记载孝子贤孙事迹的传记,它详细记录了晋朝时期多位孝子的感人事迹,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孝道的重视和推崇。以下是对《晋书·孝友》的赏析:
一、孝道精神的彰显
《晋书·孝友》通过记录多位孝子的故事,深刻展示了孝道的精神内涵。这些孝子们不仅对自己的父母尽孝,还对兄弟、长辈等亲人充满关爱,体现了“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的孝道观念。例如,王祥为继母卧冰求鲤、吴猛为了让父母睡个好觉而恣蚊饱血等事迹,都展现了孝子们对父母的深厚感情和无私奉献。
二、孝行广泛存在
从《晋书·孝友》中可以看到,孝行在晋朝时期已经广泛存在于士人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孝子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宗室、下层官吏、刺史、郡守等,甚至还有隐居不仕的士人。这表明孝道观念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此外,孝行还呈现出地域分布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
三、乱世中的坚守
晋朝时期,皇室昏聩,大臣贪腐,权归豪门,贫富悬殊。然而,在这种乱世中,孝道精神并没有被丢弃。相反,从上到下,人们仍然坚守着孝的道德底线,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份伟大的精神财富。例如,李密为了侍奉年迈的奶奶而坚辞高官厚禄,他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晋武帝,也彰显了孝道的伦理道德力量。
四、孝道的深远影响
《晋书·孝友》中的孝子们不仅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他们的事迹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一直被视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在今天的社会中,虽然孝道观念有所淡化,但《晋书·孝友》中的孝子们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他们的事迹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对亲人的关爱和尊重,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
五、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晋书·孝友》不仅具有深远的道德意义,还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它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多位孝子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晋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道德观念。同时,它也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晋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综上所述,《晋书·孝友》是一篇具有深刻道德意义、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传记作品。它通过对多位孝子事迹的记录和描绘,深刻展示了孝道的精神内涵和深远影响。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仍然需要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让这份伟大的精神财富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