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南楼书事》原文赏析

发布者:侯胜固 时间:2024-11-4 04:36

《鄂州南楼书事》原文赏析

《鄂州南楼书事》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诗作。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其中“明月”在其中不仅作为具体的景物存在,而且在这首诗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鄂州南楼书事》原文赏析,欢迎阅读。

《鄂州南楼书事》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注释:

鄂州南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蛇山上。鄂(è)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南楼:在武昌蛇山顶。

四顾:向四周望去。

山光、水光:山色、水色。

凭栏:靠着栏杆。

十里:形容水面辽阔。芰

芰(jì):菱角。菱,生植物,夏天花开,白色,果实叫菱角,可吃。

并:合并在一起。

一味凉:一片凉意。一味:食物或药品,一种称为一味;“一味凉”,含有赞赏的意思。

译文:

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赏析:

《鄂州南楼书事》描述的情景是:武昌的夏天,热得可怕。那天晚上,诗人登上高高的南楼乘凉。他倚栏而望,明月已近中天,皎洁的清辉倾泻而下。四面的山光与水光相连相映,一片通明;方圆十数里、盛开着芰(菱)花、荷 花,凉爽的夜风中,不断有淡淡的芳香扑面而来。习习清风,朗朗明月,谁也不能对它们管束驱遗,它们慷慨、殷勤地为南楼送来清清爽爽的夜凉,供游人称心快意地消受啊!

欣赏这首小诗,读者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这样的感觉是这样来的。先从外界景象来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 ,楼头清风,空中明月,远方近处,天上地下,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再从自身感受来说: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清风——夜凉,是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听感到的;而“南楼一味凉”的“味”字,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总之,读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种种器官司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种种功能,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临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的艺术追求了。

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月,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当夜纳凉南楼,眼见明月清风,无拘无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却是动辄得罪,怅恨之情,于是潜滋暗长。“清风明月无人管”,正是诗人这种心绪的自然流露。

“清风明月无人管”,似脱胎于李白《襄阳歌》中的“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而此时此刻,清风明月当是实情实景,“无人管”,透出洒脱自在的意味。

“并作南来一味凉”,“味”字锻炼极精,很有滋味。一方面,可以照应前句“芰荷香”的香气,另一方面,旧时中药常用“一味”来作量词,这凉风“一味”,不啻于一服清凉剂,医得心中多少烦闷。

黄庭坚和苏轼在政治上是一派,仕途也一样坎坷。此诗是他被贬鄂州时所作,“清风明月无人管”,而自己身遭官场倾轧,何时方休,欲如清风明月一般“无人管”,亦不可得矣。秋凉一味,可医得心中之病?此诗初读似惬意,细想却有凄凉之意。有一种“如今尝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感觉。总之,余韵不尽,滋味无穷。

创作背景

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居蜀中六年之久,召回后又被罢官至鄂州。北宋崇宁元年(1102)寓居鄂州后即登南楼,叹其制作之美,翌年(1103)六月再登南楼,写下了此诗。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著作佐郎、秘书丞。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徽宗立,召知太平州,九日而罢,复除名,编管宜州。三年而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号“秦七、黄九”。著有《豫章集》《山谷词》。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