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葛原文翻译赏析
采葛原文翻译赏析
《采葛》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歌。它通过夸张的手法、重复的结构和象征的意义,将男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下面是采葛原文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注释:
①葛: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②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青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③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④艾:植物名,菊科植物,可制艾绒灸病。
翻译:
那个采葛的人儿啊。一日不见他,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人儿啊。一日不见他,好像三个秋季长啊。
那个采艾的人儿啊。一日不见他,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赏析:
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牟庭《诗切》又说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诗经原始》)近人则多主恋歌说。就诗论诗,视为怀念情人之作为妥。闻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风诗类钞》)。译文取闻说作男词。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本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拙作《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本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采葛》是《诗经·国风·王风》中的一篇,全文如下: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采葛》的赏析:
一、背景与主题
《采葛》是一首描写男子对女子思念之情的诗歌。诗中通过描述女子采集葛藤、芦荻和艾草等劳动场景,表达了男子因思念情人而度日如年的深切情感。
二、原文解析
首章:“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葛:一种植物,可以制作葛布。这里指采葛的女子。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男子因一日未见到情人,便觉得时间仿佛过了三个月般漫长。
次章:“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萧:芦荻,用火烧有香气,古时用来祭祀。这里同样指采萧的女子。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男子因一日未见到情人,觉得时间仿佛过了三个季节般漫长。这里用“三秋”来夸张地表达时间的漫长感。
末章:“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艾:一种植物,可入药。这里指采艾的女子。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男子因一日未见到情人,觉得时间仿佛过了三年般漫长。这里进一步夸张地表达了男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三、艺术特色
夸张手法:诗中通过“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岁兮”等夸张的描述,将男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夸张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男子内心的情感波动。
重复句式:全诗三章,每章都以“彼采×兮,一日不见,如×兮”的句式开头,形成了明显的重复结构。这种重复句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也起到了强化主题、加深印象的作用。
象征意义:诗中提到的葛、萧、艾等植物,不仅具有实际的用途和价值,还象征着男子对情人的深情厚意和无尽的思念。这些植物成为了男子情感的寄托和象征。
四、情感表达
《采葛》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男子对情人的深切思念。诗中男子因一日未见到情人而感到度日如年,这种情感表达得真挚而深刻。同时,诗中也透露出男子对情人劳动场景的欣赏和赞美,进一步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