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翻译及赏析

发布者:火狐媚影 时间:2024-10-23 16:35

早秋翻译及赏析

《早秋三首》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出自《全唐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早秋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早秋

许浑

其一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其二

一叶下前墀,淮南人已悲。

蹉跎青汉望,迢递白云期。

老信相如渴,贫忧曼倩饥。

生公与园吏,何处是吾师?

其三

蓟北雁犹远,淮南人已悲。

残桃间堕井,新菊亦侵篱。

书剑岂相误,琴樽聊自持。

西斋风雨夜,更有咏贫诗。

「诗文解释」

长夜中荡漾着清冷的瑟音,西风从翠萝那边吹过来。残落的萤火虫停歇在晶莹的露水上,早雁掠过银河。高大的树木在曙光中看起来更浓密,远山在晴空下更多一些。淮南落下一片树叶,自已就感觉到了洞庭湖的秋天来了。

「词语解释」

遥夜:长夜。

翠萝:攀缘植物,女萝。

玉露:白露。

晓:破晓。

金河:秋天的银河。古代五行说以秋为金。

拂:掠过。

泛:弹,犹流荡。

还密:尚未凋零。

淮南两句:用《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暮”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译文

漫漫长夜中泛流着琴瑟的清音;青萝轻拂好象有西风飕飕而生。

白露凝珠的野草栖留几只残萤;秋之晨雁群掠过银河向南飞腾。

高大的树木拂晓看来尚未凋零,阳光下遥望远山层次格外分明。

淮南子有一叶落而知岁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情。

「赏析」

《早秋》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这首诗描绘初秋景色。前四句写早秋的夜景,五、六两句写早秋的昼景,在描绘秋景的过程中,诗人注重高低远近,落笔细致而层次井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最后两句运用《淮南子》与《楚辞》典故,浑然一体,神气十足,又将身世感叹暗寓于其中。

诗人写景咏物,寄托自己的情怀,颇多感慨,描绘了一幅秋色图。全诗句句写景,字字切中“早”字,生动细致,用典贴切,主旨明确,清新优美,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是咏早秋景物的咏物诗。题目是“早秋”,因而处处落在“早”字。 “残萤”、“早雁”、 “晓还密”、“一叶下”、 “洞庭波”都扣紧“早” 字。俯察、仰视、近看、远望,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真是神清气足,悠然不尽。

创作背景

作者在屡遭挫折,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为了表现作者对自己未来前途的迷惘与困惑,想臣归隐,而又不甘心终老江边,写下这三首诗。

名家点评

五代·韦庄《题许浑诗卷》评曰:“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

重庆工学院教授林伦才评曰:许浑是晚唐时期以写怀古和山水著名的诗人,就其山水诗而言,写景阔大,思想内涵深沉。情感真挚,故其景、情、理水乳一体而形成的诗歌意境,实有“盛唐余韵”。以此评价他的《早秋》一诗当不为过。

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自少苦学多病,喜爱林泉。其诗长于律体,多登高怀古之作。有《丁卯集》。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