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李绛传》李揆原文及翻译

发布者:浪迹天涯 时间:2024-10-22 03:44

《旧唐书·李绛传》李揆原文及翻译

李揆(711-784年),字端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宰相。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旧唐书·李绛传》李揆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旧唐书·李绛传》

李揆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李揆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注释:

“龙章凤姿之人还没任用,獐头鼠目的人还要来求官吗?”这是李揆对元载的评价。这里的“龙章凤姿”常用来形容人的风采出众,有非凡的气质;“獐头鼠目”则是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猾,是一种贬义词。李揆以此来表达对元载出身寒门的轻视。

翻译

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李皆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李皆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元载怀恨很深。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薄,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会盟的特使,加封左仆射。他们一行完成使命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欣赏:

从正面来看,李揆能在唐朝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担任宰相一职,说明他具备一定的政治才能和智慧。他在处理政务方面或许有自己的见解和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他的一些行为也反映出了人性的弱点。他对权力的热衷和对他人的轻视,导致他在官场树敌不少,最终给自己带来了灾难。这种人物的复杂性使得我们可以从他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反思人性的弱点和权力的诱惑。

人物简介:

李揆是唐肃宗时的宰相。他出身名门望族,有一定的才干,但在性格和行为上存在一些争议。他热衷权位,追名逐利,这种性格特点使他在官场的行为备受关注和非议。

创作背景:

《旧唐书》是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主要依据唐朝的官方史料。当时唐朝已经灭亡,历史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编纂者在收集和整理史料时,可能受到了当时政治、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些人物和事件的记载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过,《旧唐书》保存了大量原始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关事件:

李揆的哥哥李楷很有名望,但却长期做着散官,李揆没有推荐自己的哥哥为官,这一行为可能是出于对权力的维护和对家族利益的考量。

前宰相吕荫出镇荆南时政绩、声誉俱增,李揆害怕他重新为相,于是派人搜集、捏造其过失,结果事情败露,李揆被贬为袁州长史。这一事件反映了李揆在政治的斗争中的手段和心态。

李揆曾轻视元载,说他出身寒门不应担任要职,结果元载后来成为专权宰相后,将李揆赶到江淮一带养病,使他失去俸禄,穷困潦倒。这一事件展示了官场的恩怨报复和权力的更迭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